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29章“遠交近攻”(第2頁)

    此次魏國迫害賢人的歷史再次重演,范雎選擇了秦國,這個當時戰國最有實力和活力而又讓東方六國最為寢食難安的國家。

    這一年,魏冉帶兵去攻打齊國的剛(今山東寧陽縣東北)、壽(今山東東平縣東南)兩地。范雎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只要能夠見到秦昭襄王,將自己的見解向王上陳述,那麼自己就會從此一飛沖天,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正如范雎所料,秦昭襄王對於魏冉為了自己封地而擅自動用刀兵,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的行為,有著極大的不滿;對於賢才有著渴望並且有識人之能;對於秦國的未來有著自己的規劃,他渴望親政,並且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

    所以,范雎向秦王上書了,簡單扼要地陳述了自己對於這一切的看法和解決方案,秦王自然樂於見這樣的賢才。在范雎到達秦王宮殿之時,秦王喝退了左右,如大旱渴望甘霖般,和范雎促膝長談起來。

    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中,對於這一次會晤的內容,有詳細的記載:

    一見面,范雎便將自己和秦王以姜子牙和文王作比。他說道:“呂尚在河邊直鉤釣魚之時遇見了文王,文王知道他有才能,從此厚待呂尚,並且將呂尚拜為宰相。已經80歲的呂尚感念文王的知遇之恩,就向文王陳述了自己的政見,為其制定了國家的內外政策,最終幫助文王滅掉無道的商朝,取得了天下。范雎雖只是秦國的一個過客,跟大王也沒有多少交情,但范雎現在要說的事情,牽涉到您的骨肉之親、母子之愛,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是范雎有一片忠心,想要向大王坦言心中所想。即使今天范雎對大王坦言了,明天就被人所構陷,范雎也無所畏懼。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果范雎所言,能夠對秦國有些好處,便死得其所。”

    范雎果然非比常人,幾句話下來,便將秦昭襄王的興趣吸引了過來。范雎一番言語,不僅吸引了秦昭襄王的好奇心,也將他徹底感動了。於是,秦昭襄王煞有介事地說道:“寡人今天有幸得見先生,實在是曉天之大幸。不論事情的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都坦言直說,不要懷疑寡人,只要有道理,寡人就會嘉獎,如果沒有道理,寡人也不會怪罪。”

    范雎見秦昭襄王如此禮賢下士,和自己平日的觀察有過之而無不及。遂肆無忌憚地展開他的長篇大論,還提出了最新的作戰方案,這也就是著名的“遠交近攻”的作戰方針:“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意思很明顯:現在的東方六國之中,唯有齊國勢力強大,同時又離秦國很遠,因而齊國是秦國最為理想的結盟對象。試想,如果秦國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如果軍隊的數量太少,則一時之間必定難以取勝;如果多派軍隊,則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與其便宜了韓國和魏國,不如先攻打和秦國相鄰的韓國和魏國,逐步推進。當前的形勢很明朗,為了對付南方的楚國和西方的秦國,齊國與韓、魏兩國正在謀求結盟。因此,為了使得形勢對秦國更加有利,秦國需要搶在韓國和魏國的前面,率先派遣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