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29章“遠交近攻”(第3頁)

    這個外交政策,對東方六國而言,無疑是一場噩夢。

    “遠交近攻”的實質,是讓秦國想要攻滅的所有的國家都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樣,秦國就能夠對列國各個擊破。范雎對秦國的未來發展所訂立的策略可謂高屋建瓴,令秦王心悅誠服。然而,如果秦王不能親自主持國家大計,依然如一個傀儡般讓宣太后在幕後操控,則范雎所有的設想即使再美好,也只能流於空談。

    通過對秦國未來發展政策的制定,使得秦昭襄王見識了范雎的才智,心生重用范雎的心思。范雎也是心知肚明,因而可以由公到私。就宣太后掌權之事,范雎說道:“昔日,我在山東,聽人家說,齊國有孟嘗君,很有才能,齊王只能望其項背。而到了秦國之後,則只聽說秦有宣太后、穰侯魏冉,以及華陽、高陵、涇陽君,還沒有聽說有秦王。大王是一國的領袖,應該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有生殺予奪的權威。然而,再看秦國之天下,太后能夠不管君上而擅自行事,穰侯能夠不顧國家而把持對外大權,華陽、高陵、涇陽君可以不聞法規而自行決斷,這是秦國的‘四貴’。四貴的權勢盛,國家就危險,大王的權力怎麼能不傾覆?大王何以向秦國發號施令呢?”

    “秦國有了四貴執掌權柄,則大王就被架空了。正所謂功高震主,多少大臣一旦有了權力就陷主上於危險的境地。李兌曾經是趙國的臣子,主父最終被困於沙丘,百日之內無人解救,最終餓死。崔杼、淖齒曾經是齊國的臣,齊君最終被他們害死。今秦國宣太后、穰侯魏冉專權,並和高陵、華陽、涇陽君等人內外相連,范雎擔心有朝一日秦國會再一次出現崔杼、淖齒、李兌這樣的事情。”

    “大王心知肚明,您身邊其實充斥著魏冉的人,而且朝中許多大臣都是魏冉的黨羽,可謂權傾朝野。大王一個人在朝廷,就是孤家寡人,這讓為人臣者怎麼能夠安心呢?如果這種情況不加以阻止的話,秦國也許就會落入外人之手。”

    范雎此番話令秦昭襄王刮目相看,他終於等來了這個賢人,其不僅可以為秦國的未來考慮,也可以為秦王的地位考慮。有范雎輔佐的秦王終於下定決心對所謂的“四貴”動手了。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解除了宣太后的權力,之後他把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逐出關中,並且免掉了穰侯的相位,拜范雎為相,封為應侯(應在今河南寶豐縣西南)。秦宣太后在秦國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呼風喚雨41年後,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