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53章 臥薪嚐膽

    越國是由古代越族人建立的國家,而越族人傳聞是大禹的後代。據說,夏族人很早就活動在會稽一帶。夏禹曾娶塗山氏女為妻,有人說塗山就在今天的山陰。夏禹還曾在塗山大會“諸侯”,巡視天下,“還歸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神”。這裡的茅山被人認為就是會稽山。因為夏禹在此地大會“諸侯”,“乃大會計治國之道”,所以稱為會稽,據傳大禹死後也被葬在了會稽山。

    大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於是“立宗廟於南山之上”,以祭祀禹。到了少康之時,為了繼續對禹進行祭祀,於是封其庶子無餘到了會稽。此後,越地才人口集聚,逐漸興盛。然而,這種說法更多的是一種猜想,而不能作為真正的歷史事實來接受。

    先秦史研究者對上述說法認為“均屬傳說”,大禹時的活動範圍能否到達東南的長江地區,是存在質疑的,況且在其他地方也有塗山、會稽等地名,因而引證的材料也就不足以證明大禹到的就是越地。但是,學者們也沒有完全否認古代夏人到達越地的可能性。

    還有人認為越國是楚國的宗族支系分封出來的,所以春秋時期才會晉親吳,楚親越。然而,這種越人是楚國分支的說法仍然缺乏有力的證據。

    在《史記·越世家》中無餘以後的二十多代至越王允常,並沒有記載,而越王允常之後就是滅吳稱霸的越王勾踐。因而,史料上關於越國的起源與發展的記載少之又少。

    對於越國的社會發展,《吳越春秋》上有這樣一段記載,說無餘在受封的時候還是“山居”,“乃復隨陵陸而耕種,或逐禽鹿而給食。無餘質樸,不設宮室之飾,從民所居”。由此可見,無餘時期,越人的生產生活還比較簡單,生產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社會組織形式也較為原始。然而,有關越國更多的社會詳情,則沒有記載,無從而知。但根據與越國相鄰的吳國的發展來看,越國的社會發展應該是與吳國大致相仿的,到了春秋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才快速發展。

    然而,根據考古發現,越地很早就發展出農業。在今天浙江餘姚的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人工栽培的水稻以及大量農具,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這裡的自然條件優越,適合發展農漁業,就是在今天仍然如此。據說,在勾踐伐吳之時,一年就償還了從吳國所借的糧食,但又怕吳國人把這些糧食用作種子,因而全部煮熟,致使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可見,越地的糧食品種是相當優良的。

    越國冶金業的發展在春秋時期也趕上了中原地區的水平,還發展出具有越國特色的鑄劍技術。“姑馮句鑃”、“勾踐劍”等器都是出自越國,形制紋飾都十分精美。吳國的名劍干將、莫邪據說就是接受了越國的鑄劍技術才製成的。而越王勾踐在“十年聚生”中積極製造兵器、鑄造寶劍的事,則更是自古聞名。

    越國的文化發展則融合了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其出土的銅器銘文上看,與吳、楚一樣同屬於中原系統。但是,越人又在此之上發展出來別具一格的“鳥蟲篆”,婀娜勁峭美觀俏麗,富於書法藝術特點。就文學藝術上,越國也顯示了其文化融合的特色。勾踐降吳之後,被迫為吳王做奴,在離越入吳之時,他的妻子唱出悲歌,其歌詞大致如下:“仰飛鳥兮鳥鳶,凌玄虛兮翩翩。集洲諸兮優恣,啄蝦矯翮兮雲間……妾無罪兮負地,有何辜兮譴天!颿颿獨兮西往,熟知返兮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