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九十九章 光陰疾似箭,天高風雲淡下(第2頁)

  張郃神色瞬間緩和。

  “阿旻,此話當真?”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趙旻正色頷首:“儁乂叔父,旻絕無虛言!然則,河北士人恐不會答應,此事仍需察袁公之意。”

  張郃嘆道:“某對此無異議,然沮公與、審正南皆出身河北名門,此二人之意或可左右袁公決斷也。”

  由於歷史原因,袁紹大將軍幕府無汝南士人,但荀諶、辛氏昆仲、郭圖、逄紀、許攸等謀士皆為中原士人。

  此事成與不成,趙旻不關心,反正他已開出條件來。

  具體如何選擇,袁紹說了算。

  但無論如何,只要袁紹今年不出兵,趙旻從此便再也不怕其人。

  歸根結底,趙旻之所以不願與袁紹硬剛,並非懼怕袁紹,而是擔心荼毒百姓。

  趙旻打仗,一貫喜歡儘可能縮小戰場範圍、縮短戰爭週期…

  雖然他在床上作戰時,風格截然相反。

  張郃霍然起身,抱拳行禮。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阿旻,既如此,某便返還鄴城。”

  趙旻愕然起身:“叔父不用飯?”

  張郃哪裡還有心思用飯?

  其人行禮後匆匆離去。

  時間又過去一旬…

  【作者題外話】:因曹魏、西晉史官活兒幹得太漂亮、業務太精熟,所以夏侯淵具體年齡已經不可考。

  一如夏侯惇早年功績已無法察知一般。

  但有一點可肯定,夏侯淵與張飛,年齡相差無幾。

  張飛擄走夏侯淵侄女之事,前文已做詳細說明,張飛確係蓄謀已久。

  張飛去年幫過趙旻不少忙,趙旻此舉不算收買人心。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何況趙旻本人也清楚,自己絕無可能招關、張二將至麾下。

  這兩人,是三國史書上有明確記載、且出自他方勢力之口的,唯二兩個萬人敵。

  暗恥三國志遊戲中,這兩人也幾乎是武將的天花板…暗恥三國志中呂布的智力著實感人,雲某都想哭…

  趙旻研發的馬蹬,當然是以現代化的馬蹬為樣板,這種馬蹬與初始版本相比…

  夏利、寶馬都是轎車,卻有天淵之別。

  袁紹的目的,顯然是與趙旻聯合…

  但是,伏壽即將臨盆,趙旻又有了完美解決方案,所以其人怎麼可能與袁紹聯合?

  九品官人法,實則是士族門閥壟斷、世襲官位的遊戲。

  以散騎常侍為例。

  在九品制中,這是三品高官。

  首發&:塔>-讀小說

  曹丕提拔親信的手段,正是先使其人充任散騎官、之後擢任顯職。

  而司馬氏表面持正匡佐,掌權後卻更加齷齪,將“散騎”一職徹底糟蹋,變為操弄選舉、大吃空餉的“猥職”。

  喜好三國的諸君,一定對散騎常侍、散騎侍郎等名稱均不陌生。

  散騎常侍,即東漢的“中常侍”,本由宦官充任。

  曹魏吸取東漢滅亡教訓,抑制宦官,遂裁撤中常侍,由士人充任“散騎常侍”。

  漢東京初省散騎,而中常侍用宦者。至是初置散騎,合之於中常侍為一官,曰散騎常侍,掌規諫,不典事。--《注資治通鑑》

  所謂“散騎”即隨駕近臣。

  這與顧問應對的“侍中”相似。

  簡單理解,“中常侍”即宦官版“侍中”。而散騎常侍取代中常侍後,其實際職能,亦與侍中無異。

  二者均為秩階比二千石的“應對顧問”之臣。

  首發&:塔>-讀小說

  需要注意的是,侍中、散騎常侍等天子近臣,位階雖高,實際權力不大。

  因其本職“應對顧問”、“規諫”並非如司隸校尉般的“監察權”,而更類似天子身邊隨駕的“賓晏之臣”,本質是冗員。

  侍中,比二千石。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後漢書職官志》

  按《通典》記載,散騎常侍與侍中均為三品(漢魏時皆為比二千石),職能相同、服飾相同,為“戴武冠、穿絳朝服,配水蒼玉”。

  武冠便是鶡冠。

  所不同者,是冠帽裝飾。

  侍中是“左貂金蟬”、散騎常侍是“右貂金蟬”。

  注意:天子近臣冠帽有金蟬紋飾,插貂尾。

  西晉“八王之亂”時濫封,以狗尾充數,故有“狗尾續貂”典故。

  可知“侍中”與“散騎常侍”二者功能完全相同。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類似侍中、常侍者,如無兼領職務,便一文不值。

  “錄尚書事”的侍中相當於丞相,但白板無前綴的侍中,與空氣無異。

  注意:曹魏侍中是“侍中寺”首領,有“省尚書事”的職能。

  但彼時尚書令和中書令(魏明帝時增設)典中樞機要。

  曹魏制度,常置四名侍中、四名散騎常侍。另有黃門侍郎、散騎侍郎各四名,位階略低。

  注意:散騎常侍正三品,散騎侍郎正五品。

  散騎常侍,置四人,典章表、詔命、手筆之事。--《齊職儀》

  由此,位尊而無實權的“散騎常侍”,也就成為天子近臣出鎮地方之前、最好的“掛名履歷”。即所謂“仕途跳板”。

  毫無疑問,此職後被司馬家壟斷,變為操弄選舉、大吃空餉的“猥職”。

  魏文帝,也就是孝子丕雖忌刻奸險,但壓制宗親、貶抑宦官、提防外戚,確實做到了身體力行。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魏明帝曹叡荒淫奢靡,但持法嚴苛,亦為守成之君。

  應該說,曹魏對宗室、外戚、宦官三者的干預制約,是頗為成功的。

  從君主專制形態的後續發展看,實際是在沿著文、明父子的老路前進。

  只因二帝短壽,故遭奸臣篡國。

  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魏書二文帝紀》

  帝常言:“獄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斷大獄,常幸觀臨聽之。--《魏書三明帝紀》

  即便是齊王曹芳時代,夏侯玄、曹爽這對錶兄弟也仍在努力改制、銳意進取,削弱士族平抑矛盾。

  由此,司馬氏濫封諸王,也就顯得尤其“猥瑣而不識大體”,是典型的開倒車。

  注意:上述引號部分引自《毛選第二卷》,批判結黨營私行為。

  文多不載。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延康元年(220)時,司馬兄弟對曹丕寵信舊人,授“散騎”以為仕途跳板的行為,極端不滿,屢次諫阻。

  但就是同樣的兄弟二人,在三十年之後(249),卻帶頭利用“散騎官”濫封公族,將昔日的“忠言”徹底丟進了垃圾桶。

  可見,其人心存天下、擢拔群賢是假;

  慾壑難填、營建私門才是真。

  後世相類似者,唯有“明太祖濫封群子”可堪伯仲。

  但老朱崩後,經靖難之役、浴血而起的燕王,開創了不朽盛世;

  因此,朱老四將“明祖失政”予以遮掩。

  簡言之,就是削藩。

  同是濫封的西晉,開國之後,卻一言難盡…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徒令後人無限唏噓!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唉!悲哉!

  …

  且慢,咱們還沒說完?

  哦對。

  趙旻不可能與袁紹合謀,他正準備推廣披著三學制外衣的科舉,怎麼可能容許士族壟斷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