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古代女宦官地位如何?(第2頁)

  女宦官的主要來源構成。明天清初經史學家毛奇齡在《勝朝彤史拾遺》中記載的比較清楚:“彤史者,後宮女官名也,其制選良家女子之知書者充之,使之記宮闈起居及內廷燕褻之事。”可見,女宦官一般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良家子女擔任。

  女宦官一般多才多藝

  從現有史料分析,宮廷女宦官的來源主要有四個:

  一是選拔進宮。歷史上大多數朝代的君主,都要從民間挑選一定數量的美女充實後宮。這些從全國各地挑選的美女,只有最美的一部分能成為有名份的妃嬪。被挑選剩下的,皇室會根據需要,按一定標準要求,選留一部分留在宮中待詔,其中才貌雙全者,成為女宦官,負責管理宮女。

  二是下詔進宮。皇帝出於某種需要,對一些有才藝的女子,直接下詔令其進宮。如西晉才女左芬(才子左思之妹),雖然長相醜陋,但才華橫溢,擅長詩文,晉武帝司馬炎聽說後,特意下詔召其進宮,負責應詔吟詩作賦。後被封為修儀。“芬少好學,善綴文,名亞於思,武帝聞而納之。泰始八年,拜修儀。”(《晉書》)

  三是自願主動進宮。如唐朝宋若莘五姐妹,個個才華出眾,為了揚名顯親,為家族爭光,發誓不嫁凡夫俗子,自願進宮施展才華,經昭義節度使李抱真推薦後,唐德宗李適下詔將其納入宮中,封為女學士。

  四是因罪牽連罰沒入宮。最出名的當屬唐朝中宗時期的才女上官婉兒,因受家族犯罪牽連,自小被罰沒宮中為奴,後因聰明好學、文采出眾,被武則天封為“內舍人”,成為女官。唐中宗復位後,又被封為昭容。

  女宦官的身份性質及命運演變。前文介紹,女宦官的基本職責是協助皇后管理後宮事務和普通宮女,但通過女宦官的來源構成和身份演變,不難看出,女宦官除了是普通宮女的管理者,還具有多重身份性質:即以身侍君的附庸、以才侍君的玩物,參與朝政的女官,這些特殊身份也註定了女宦官的人生命運充滿悲情、淒涼。

  以身侍君的附庸身份。君主專制下的皇室宮廷,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女宦官作為為帝王宮室服務的宮廷女性,和后妃、宮女一樣,都是皇帝的附屬品,只要皇帝願意,都要隨時接受“臨幸”。一些深受皇帝寵幸的女宦官,也會因此步入后妃之列。

  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朝憲宗時期的萬貞兒。萬貞兒四歲時因家族連累進宮,長大後成為一名女宦官,負責照料太子朱見深的日常生活,深得朱見深寵愛。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多次想封其為皇后,後因太后及朝臣激烈反對,只好將其封為皇貴妃,明憲宗在位二十多年,對萬貴妃一直寵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