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舉薦呂安(第2頁)

    宦官們和宮女的“職業前景”,從來是有差異的。

    首先是選取的方式就不一樣,宮女經小選令,具有不可抗拒性,可宦官因為入宮前都要先經淨身去勢這道痛苦的程序,就不可能逼迫良家子弟必須應選,因此宦官的來源多為出身赤貧之戶,那些人戶因為太窮了,實在無法養活孩子,才會將自家兒郎送去寺人司,一來是為了先拿一筆補恤,使艱難的生計略得改善,另則也是期待著孩子萬一有了機運受到皇室的重用,就能幫助家人徹底脫離貧困的境遇。

    能夠“光耀門楣”的宦官當然是極少數。

    可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極少數。

    比如曾經取代大濟皇族軒氏建立大洛政權的夏侯氏一族,真正成就霸權的夏侯琛就是宦官之子,當然不是親生子,而是養子,可夏侯琛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梟雄,他的基礎就是因為夏侯躍這個宦官義務奠定。夏侯躍自幼入宮,為當時的鄧太后相中,令他侍奉皇太子讀書,故而後來成為了濟順帝的親信,甚至連司徒這樣的重臣高官,都為夏侯躍舉薦。

    後來夏侯躍被封費亭侯,宦官有了爵位,便能娶妻,可跟髮妻只有名份而已,若要讓爵位傳承,也自然不能寄望於收認的寺人養子,又因夏侯躍的兄弟都相繼夭亡,本家已無子嗣,唯有其胞姐被養活,在夏侯躍得勢時,其長姐得以改嫁一個喪偶的官員,生下一子,夏侯躍便認外甥為養子,改姓夏侯,就是夏侯琛。

    後夏侯躍被追封為皇帝。

    夏侯躍本來沒有推翻大濟皇朝自立稱帝這樣的“奇志”,夏侯琛原本也不可能以宦官之子這樣的身份就能成就霸業,但大濟當時國運已衰,大權一度為宦官、外戚掌控,這兩股勢力相爭,結果是兩敗俱傷,造成各地軍閥並起,在這樣的亂局下,夏侯琛才能趁勢而出,終得“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機運。

    不是每個宦官都想成為夏侯躍,更不是每個權宦都能成為夏侯躍,不過但凡宦官都知道,若想徹改命運,勢必要爭取貼身侍奉君帝,而其實一般情況下,皇帝的近侍都是宦官,並不是宮女。

    絕大多數皇帝都是長於宮廷,幼年時未通情事,將宮女們看作奴婢,卻將小寺人當成了玩伴,小寺人因為侍奉皇子讀書,自己也能識字,真要是聰慧的,也能學進些經史要義,在見識上當然勝過宮女,跟皇子更有“共同話題”。

    因此其實宮廷裡,慢說宮女,便是連長寵不衰的后妃恐怕都是少數,反而是宦官,因為一直侍奉皇帝的起居,一旦得寵,倒不少都能“長寵不衰”。

    而呂安是什麼樣的宦官呢?

    他曾經是太子司空北辰的近侍,可以說已經有了“飛黃騰達”的基礎,後來雖然沒有繼續留在紫微府,調任到了內廷,這是按部就班的升職,不代表已為司空北辰疏遠,反而很可能是司空北辰有意的安排。

    前生,司空北辰登基後,呂安便升任中常侍,為“內臣之首”,只不過後來莫名其妙也被調離,去了瑤華宮,侍奉因為觸怒司空北辰,被遷至瑤華宮的賀朝夕賀夫人起居。

    又當司空北辰決意親征時,再度將呂安調回建康宮,後司空北辰病重,活得好端端的裴瑜突然死於意外——跟丹媖一樣,居然也是為惡匪所殺!瀛姝疑心裴瑜是被滅口,她那時已經查到被裴瑜悄悄收藏在外的鮫珠身上,可司空北辰回宮後,裴瑜遇害,鮫珠不見蹤影,從那時開始,瀛姝開始懷疑長樂的死因,且懷疑司空北辰就是始作俑者。

    在此之前,因她的-->>
                                         
逼問,南次迫不得已終於承認了司空北辰對他的迫害。

    瀛姝要查實真相,自然而然要從司空北辰的心腹打開缺口,呂安在她的威脅利誘下,出賣了司空北辰,不過呂安只交代了司空北辰籠絡裴瑜答應和離一事,稱不知長樂是否真為裴瑜所害,就更說不清是否為司空北辰指使裴瑜殺女了,為了保命,呂安告訴瀛姝司空北辰留下遺詔——帝崩,太子璇繼位,皇后王氏殉葬。

    其實瀛姝對呂安當然不能稱為信任,她知道呂安還掌握著司空北辰不少機密,且畢竟呂安作為司空北辰的心腹,後來又當劉氏發難時,也力證劉氏手中的遺詔為偽造,如果瀛姝過河拆橋,對自己也極其不利,她深思熟慮後,決定繼續利用呂安,不過她限制了中常侍的權限,她不是皇帝,跟宦官沒有“共同話題”,她的心裡話,會選擇跟白媖等等宮女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