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還有人證(第3頁)

    青年僕從聽說要入刑堂受審,倒是終於放過了他自己的手指,頭卻垂得更低,像因為捨不得他自己的影子,不願意移步,婦人抬頭望年中年男人,那中年男人舉著拳,對著眾人道:“平邑伯為了替小人討回公道,不惜大義滅親,小人也相信,廷尉卿必會鐵面無私,嚴懲姦殺小女的惡徒!”

    廷尉丞實在是忍不住了,正要抖擻官威,喝斥這豈圖煽動輿論逼脅刑審的刁僕,只聽人群中,有女子的聲嗓。

    “廷尉卿必然鐵面無私,待查明瞭案實,應也不會放過企圖在結案前,就糾集同謀,誣告朝廷官員的罪徒。”

    廷尉丞剛才已經瞧見了不少看客分明都在為中年男人打抱不平,實在不料竟然還有敢為喬楻鳴冤的人,不由看向說話的女子,只見她素衣素裙,發佩銀冠,在義憤填膺的人群裡,孑然傲立,似乎全沒意識到孤獨無援。

    這世道,女娘們還真是不容小覷了。

    廷尉丞冷聲道:“廷尉署外,禁止喧譁,更嚴禁爭鬥,誰要是敢造次……國法不容!”

    一行人回到刑堂,廷尉丞低聲衝顧耿耳語,說的自然是此刻廷尉署門外的情境,顧耿的眉頭就鎖緊了,他往右側看去,只見喬恪、喬析以及羊褘都是洋洋自得,分明情知外頭的沸反盈天,以為靠著看客們的聲援,就能成功向廷尉署施壓,顧耿心中頓時熊熊燃起一片無名火。

    大豫不以法家治國,尊崇的是儒家,的確存在判案屢受輿論限制的狀況,顧耿本人也是個儒士,可他畢竟擔任著廷尉卿,於是極其厭恨舉狀不以證鑿,只講親親尊尊那一套,而如今的狀況,就連一國之君都不能乾坤獨斷,廟堂之上多的是以卑犯尊的亂臣,可在家族、門戶之內,父權妄大的情況卻一直不曾改變。

    顧耿想起他曾經複審的一樁命案,為父者因嫌姻親家業凋蔽,逼子休妻,兒子卻是重情重義的人,不肯始亂終棄,為父者竟然因一時之怒,將兒子杖殺,負責初審的刑官卻認定是兒媳的罪責,認為是兒媳不孝不賢,導致父子失和,判兒媳絞刑,案卷遞交廷尉署,顧耿深覺荒謬,他改判為父者處斬,卻因此案,受到了不少臣公的彈劾,後來還是中書令范陽公勸他退讓一步,他雖將那可憐的婦人從絞刑架上救下,但不得不再次改判,只將殺子者處杖刑。

    死者何罪?但只因為卑幼,卻只能無辜喪命於父權,這難道就符合儒禮所提倡的仁、義、禮、智、忠、孝、悌嗎?!

    顧耿重重一拍驚堂木:“堂下所跪何人,先道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