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四百五十六章 撫遠大將軍


  其實,劉儉想設立這樣一個獨立於朝廷之外,屬於自己的政治體系,也是因為他目前的勢力發展,促使他必須走這一步。

  在歷史上的東漢王朝,曹操稱魏王,劉備稱漢中王,孫權稱至尊,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他們已經在勢力上成為了一個新的中樞政權。

  但是礙於名義的原因,他們不能組建朝廷,但也不能夠再行使原來漢朝給予他們在地方上的官位政策。

  所以,曹操即使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多年,他也必須要稱王稱公,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朝廷體系。

  稱王的曹操擁有自己的尚書檯,擁有自己的百官爵位,可以組建他自己的治國班底,獨立於漢室朝廷之外。

  而當曹丕篡漢之後,這套已經被運用了多年的魏王朝廷班底體系,就直接代替了漢朝的中樞朝廷,中間的過渡期非常之短,而且也沒有引起大規模的朝堂異動。

  甚至比漢朝皇帝一代接一代傳位的異動還要小的多。

  曹操的魏國尚且如此,劉備的季漢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必須要成立自己的政治體系,這樣在人事任免權和大義的上才不會被掌握了漢室朝廷的曹操卡脖子。

  但是與曹操的魏王朝廷相比,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又拿出了什麼所謂的衣帶詔,但是他的政權影響力相對較窄,很多事情都是他自說自話的。

  就大義名分而言,劉備當時並沒有佔據主流。

  後世人說,魏蜀三分天下,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劉備占人和。

  但事實上,應該是曹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而劉備佔據的只有地利……人和嘛,劉備也有,但遠不及曹魏正統的人和來的多。

  劉備尚且如此,至於孫權,那就更是三不沾了。

  劉備好歹還有漢室宗親的名望,孫權有啥?

  有個屎!

  劉備敢直接稱漢中王,孫權敢嗎?他不敢。

  孫權那個吳王還都是曹丕敕封的。

  在被敕封為吳王之前,孫權礙於手底下的政治官署系統已經無法使用,沒法讓他的割據勢力完成內部構建,於是只能另闢蹊巧,給自己整了個“至尊”的稱號,用來濫竽充數。

  聽著“至尊”這兩個字,好像挺霸氣的,但在當時屬於狗屁不通,純是趕鴨子上架硬給自己封的。

  至尊這兩個字在古代,都是用以給皇帝的專指形容。

  《荀子正論》中言,天子者埶位至尊。

  可見孫權這人是有多不要臉!

  而劉儉現在所做的事情,一則是為了鞏固自身勢力,二則也是為了超脫於漢室朝廷之外,不受漢室朝廷的桎梏。

  回頭有一天,他若是真能進京,他就不必像是董卓一樣,一邊進京之後受到朝廷公卿大臣們的攻擊,一邊還要利用這些人來運轉這個國家。

  越早作籌謀,就越可以在最後關鍵的時刻,用於無縫取代。

  而且相比於歷史上的曹操、劉備和孫權,劉儉覺得自己在這個時候任撫遠大將軍來建立一個幕府機構,比他們三個人都要來的名正言順。5200文學

  這首先第一點,現在的劉儉是絕對不能稱王的,至少現在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