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五章 真定豪傑


  前番黃巾起義的時候,劉儉家鄉涿縣組織起來的義軍,已經解散了,那些自發性組織起來的民兵,各自得到了賞賜,解散為農。

  不過涿縣義軍的名單,劉儉手中有一份,只是一直沒有想到這一層。

  當天晚上,劉儉就寫下了一封書信,派心腹送往涿縣,告知簡雍和自己的父親劉周,不可斷了與涿縣義軍主要領軍人物的聯繫,要不斷的打聽義軍主要士卒領頭者的近況。

  逢年過節要有禮物往來,如果誰家有了困難,該施以援手的時候,就要施以援手。

  安排完了這件事之後,劉儉就又書信一封,派人送往了中山國無極縣的甄家。

  甄家的商貿在河北做的極大,涉及馬、米、鐵、布帛等諸多行業,在冀州乃至於河北,很多涉及到民生的商業,都與甄家或多或少的有些關係。

  但甄家雖然行商,卻並非是真真正正的商賈,相反的,甄家實是官宦高門,家中亦世出兩千石官員。

  這是東漢官宦之家與西漢前期最大的一點不同。

  西漢時期,商賈受盡壓制,特別是漢武帝時期鹽鐵專賣,迫使大商賈退出商業活動的主要陣地,使漢武帝時代的“抑商”政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但自武帝后,大漢“抑商”政策逐年開始動搖,鹽鐵專賣時禁時放,大官僚之家皆開始經商,很多官僚家子弟開始操縱心腹經營屠宰業及賣酒,到了西漢元帝時期,官僚經商成風,諸曹侍中以上往往私販,官僚、外戚經商形成風氣。

  到西漢末年,民間商業活動已甚是活躍,各地重新出現作為上層豪強的富商大賈。

  東漢王朝更是在商人地主們的支持下建立的,百年更迭進展,商人與官宦早已不分彼此。

  西漢武帝時期商人位末,但是到了東漢時期商人的地位已是空前提高,權貴家族幾無有不商者。

  中山甄家和遼東公孫氏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不但是世有兩千石之高門,且還是河北赫赫有名的大商巨賈。

  而依靠馬業起家的涿郡劉氏,在聯合了蘇雙,張世平等一眾成立了河北商貿後,與甄家的交易也逐漸增多,合作愈發的順暢,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雙方已經成了彼此不可或缺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