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一百四十四章 救救常山吧


  褚燕這個名字,劉儉自然是知道的,而且他還知道這個人日後會是雄踞河北太行,在漢末少有的以賊寇身份作為一方霸主而逐鹿天下,而且他也是袁紹除曹操、公孫瓚外,最強的對手之一。

  比較有意思的是,褚燕歸降了曹操後,被朝廷敕封為安國亭侯。

  也不知當時的曹操是不是故意的,將當時四世三公名門主家延續了三代的安國亭侯食邑,轉賜給了袁紹在河北時的勁敵張燕。

  如今的張燕倒還不像在歷史上當黑山時那麼有名,他此時年少,尚不及劉儉年紀大,不過在真定之地,卻也頗有些威望的。

  東漢一朝,諸郡鄉里之間的聯繫愈發密切,特別是冀州與幽州之地,不僅僅是豪右和望族彼此聯絡勾結,縱然鄉中稍有些威望的莊園農戶,也會彼此串聯,抱團做事,因此鄉里的凝聚力著實空前強大。

  特別是冀州之地,因為其地域的特殊性,這種情況比起別的州郡來說更為明顯。

  但鄉里各家的凝聚力強,有好處也有弊端。

  好處就是一旦有事,鄉里諸家抱團,凝聚力空前強大,鄰里一心,只要能有一名合適的領袖,那鄉里間處理事情的效率就極高。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鄉里各族抱團也一樣應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句話。

  那就是在對付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員時,他們的凝聚力也是空前強大。

  縱觀大漢諸州諸郡,鄉里抱團聯合,將地方官員驅逐出境的例子不在少數。

  畢竟三互法的制度擺在那裡,從外地郡縣來到地方的官員,剛到當地赴任沒有任何支撐,太守亦或縣長若想在地方立足,就必須結好當地名族!

  這並非是雷打不動的規矩,只是下派到地方官員的手段而已。

  而大郡之中,高門世家一旦聯合,就有擁有足夠的能量驅趕兩千石出郡。

  而小縣城中的那些小豪強地主,若有足夠威望者牽頭,便可聯合諸家,廣召抱團的黎庶,逐縣長縣尉之流。

  另外,鄉里抱團過緊還有一點很危險,就是類似褚燕這樣的情況!

  一旦他們造反了,亦可一呼百應,難以遏制其勢。

  很顯然,褚燕在真定縣就是一個有些名望的人物,不然也不可能登高一呼,短時間內就拉起了一支萬餘人隊伍。

  換個大家都不認識的傻貨登高一呼,立刻就有人把他扭送到官署了。

  但就算是褚燕有萬人的隊伍,可在劉儉眼中,也終歸不過是小打小鬧,只要自己屯紮在南宮縣的兵馬一到,不需多,只要兩千甲士,就足矣給褚燕這一萬人的造反隊伍給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衝著常山王劉暠與自己都姓劉,還這般低三下四的來求自己,劉儉覺得也該幫他這個忙,繼續提升一點自己在劉氏宗親之中的地位和聲望。

  說不定到什麼時候,他就成了劉氏宗親中的領軍人物了。

  在行宮飲宴後的第二日,劉儉就命程普回南宮縣調遣一千銳士先來常山,相助常山王剿匪。

  之所以只調一千兵馬,也是因為劉暠和常山國相孫瑾一直在表示,不想把事情鬧的太大,黃巾剛剛平定,常山國就出了問題,委實在朝廷那方面不好交待。

  這點劉儉也理解。

  可偏偏老天爺跟他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劉暠和孫瑾越想小心行事,事情彷彿就要鬧的越大。

  程普還未等返回南宮,雒陽四府和尚書檯就同時押下公書,著冀州北牧使和冀州東牧使皇甫嵩、董卓二人整理本部兵馬,前往河東郡駐紮,等候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