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三百五十九章:定策(第2頁)

  「對於我們來說,現在最好的選擇,其實只有一個。」

  「什麼選擇?」

  「什麼也不做。」

  「什麼也不做?」

  「對。」

  陳望雙手按著身前的欄杆。

  「監察所送來的情報,你昨天應該也都看到了吧?」

  趙懷良點了點頭。

  監察所如今的勢力範圍,主要是在漢中、鄖陽兩府兩地,這兩地的監察所的掌控最為有力。

  除此之外,監察所的勢力範圍,還向襄陽、西安、夔州、南陽四府之地蔓延。

  並在陳望望領兵進入河南之後,向著河南府、汝州府、開封府逐漸延申。

  襄陽城中,也有監察所的據點在。

  在昨天的晚上,襄陽城內的監察役趁著夜色,將城中的消息傳遞了出來。

  張獻忠效仿李巖開倉賑災,發銀徵兵,襄陽城外因為災荒的原因本就雲集著不少的災民。

  張獻忠此舉瞬間便贏得這些災民的擁護,僅僅兩日的時間,便已經是募得軍兵三萬餘人,勢力隨之向上暴漲而去。

  「襄陽城易守難攻,地勢險要,城中火器極多,軍械足以武裝萬人,張獻忠如今又得到大量的壯丁補充,強攻襄陽得不償失。」

  現在和張獻忠作戰,並沒有任何的好處。

  強攻襄陽,雖然能夠攻下,但是必然損兵折將。

  就算是打下了襄陽,也沒有辦法佔據襄陽。

  現在還是崇禎十三年,還不是崇禎十七年,明廷還沒有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現在還不是時候。」

  陳望很清楚現在的情況,他很有耐心。

  「鄖陽府內的兵馬現在在什麼地方了?」

  現在跟隨著陳望在樊城的,只有他麾下的三千騎兵。

  陳望麾下的正兵營,還有其他的部隊,都被陳望留在了開封府內,暫時由胡知義帶領,護衛開封。

  萬民軍那邊,雖然已經和李巖達成了同盟。

  但是和李巖達成的同盟無疑是極為脆弱的,完全就是與虎謀皮。

  李巖這隻猛虎,雖然暫時低下了透露,收起了利爪。

  但這是因為現在的萬民軍爪牙受了傷害暫時無法再張開。

  而等到萬民軍恢復了勢力,李巖發現了破綻之後,必然會再度卷席而來。

  趙懷良微一沉吟,回答道。

  「還有兩日的時間,鄖陽府內留守的兩千兵馬,就能趕到樊城,社兵也分出了千人,以輔兵的名義徵發,一同調集而來。」

  「三千人……夠了……」

  陳望微微頷首,三千的步兵,再加上現在他麾下的三千精騎,守衛樊城綽綽有餘。

  張獻忠麾下軍力的虛實,已經被他安插在襄陽城內的監察所探查的一清二楚。

  張獻忠統共只有五千多的騎兵,掌控偌大的襄陽城,顯得極為勉強。

  襄陽城中的軍兵此時大部分都被張獻忠收降整編,而張獻忠又效仿李巖的萬民軍徵募了大量的新兵,給予長矛,操練軍陣。

  因為缺少助手和兵力的問題,張獻忠對於襄陽的掌控力並不強。

  正因為這樣,監察所才能夠將那麼多的消息傳遞出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陳望收回了目光,轉身走入了城樓之中。

  城樓之中,一座巨大的沙盤已經被堆砌了起來。

  沙盤之上,山川河流相互交錯,各個地方都被描繪的極為詳盡。

  這沙盤所描繪的,並不僅僅是襄陽城周圍的情況,而是將以鄖陽府為中心,周邊七省的情況都描繪了出來。

  「左良玉麾下的部眾,現在是在夔州府和荊州府內對吧?」

  陳望的目光看向著西南的夔州府和荊州府。

  趙懷良跟著陳望一起走進了城樓之中,聽到陳望的提問,當下問道。

  「總鎮記得不差,左良玉如今領主力在夔州府的巫山以東十里,其麾下的劉國能、李萬慶、馬士秀三營則是在荊州府的宜都。」

  「其餘的營鎮,分佈在從夔州府的開縣到荊州府的江陵城。」

  趙懷良上前了一步,拿起了一旁的指揮鞭,指著地圖之上,用深紅色旌旗標註起來的左良玉部。

  「楊嗣昌死前,將進剿事務託付在總鎮的手中,將左良玉也置於總鎮的掌控之中,這是天賜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