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82(一更)

    就連李治聽到從武媚娘這裡提出的那個建議之時, 第一反應也不是她要找個理由給安定公主的老師升官,而是出於權衡考量,為此地選擇一個合適的人選。
 

    “熊津都督府長史並非尋常邊地官員”李治思索道。
 

    這同一般被從朝廷中央貶謫出去的情況大不相同。
 

    他必須要足夠硬氣。
 

    不只是在面對尚有動亂的百濟時候需要硬氣, 讓回返百濟的王子扶余隆不敢聯絡國中的叛軍, 還得對另一個鄰居新羅足夠強硬。
 

    李治病體未愈,但並不妨礙他判斷出眼下的局勢。
 

    新羅這個邊地小國, 多年間一直遭到鄰居百濟和高麗的打壓, 這讓他們在危機之中選擇了投靠唐朝, 以圖藉助和唐朝之間的聯軍擊敗惡鄰。
 

    正因為如此,早前薛仁貴出征高麗的時候有新羅兵馬支援。
 

    蘇定方錯誤選擇了在百濟劫掠引發動亂後,也有新羅兵馬從旁支援。
 

    可就像慣為唐軍僱傭的回紇人也有自己的心思一般,新羅作為唐軍的“僕從”, 絕不可能只是安分地想要討好於大唐。
 

    李治反正是不信這個的。
 

    比起他們是天生的奴僕, 他更願意相信,這些人是想要在藉助唐軍的力量擊敗了高麗和百濟之後,將他們的地盤給侵吞下去, 從而壯大自己
 

    但地盤都已經被大唐的兵馬給打下來了, 還憑什麼交給其他人
 

    所以新羅的野心, 對於李治來說,是不可能被允許兌現的。
 

    這個熊津都督府長史就必須拿出足夠的魄力來,讓人時刻回想起大唐究竟是何種做派
 

    “諫議大夫平生剛直不阿, 雖是在庶務上較真到底,但自貞觀年間到如今, 從未乾過與民爭先的事情。您不覺得, 他便是最好的人選嗎”武媚娘在旁又補充道。
 

    “我也聽過幾次他為阿菟講解戰國策與春秋,其中勢力爭鋒與政治博弈他都說得很明白。讓他去做個戰將固然有紙上談兵之嫌,但讓他與百濟、新羅往來, 督辦運送往高麗戰線的軍糧總是無妨的。”
 

    “阿菟捨得她的老師”李治忍不住追問了一句。
 

    說到女兒,李治便忍不住想到,阿菟當年覺得劉仁軌年紀不小,主動為老師尋找養身延壽之方,還曾經在他的面前說起過。
 

    這幾年間,除卻阿菟自己跟著阿史那卓雲習練武藝、強身健體,劉仁軌也跟著做了不少鍛鍊。
 

    他乍看起來還是個乾瘦的老頭,但李治隱約聽人說起過,劉仁軌帶著阿菟在民間考察進學的時候,一度和人起過沖突,結果
 

    還沒等卓雲出手,劉仁軌自己就先將人給放倒了。
 

    這不免讓李治想到他當年覺得這師徒幾人誰也打不過的話,再一對比他自己此刻的情況,更覺有些唏噓。
 

    不過此刻也不是感懷於此事的時候,更重要的是,這麼一想,劉仁軌就又多了一個可以被派遣到百濟故地去的理由了。
 

    百濟這地方,起碼在李治看來,得算是個苦寒之地。
 

    若是派個金貴體弱的過去,恐怕都沒等在那裡幹出點事情來,就要出事了。
 

    所以唯獨剩下的問題也只有一個了,女兒的老師沒了怎麼辦
 

    一時半會兒之間,李治竟然想不出個能壓得住他那小女兒的人選。
 

    比劉仁軌有學問的本就不多,還能比他敢頂嘴的那就沒了。
 

    卻聽武媚娘毫不猶豫地答道“這事好辦,勞煩陛下給個準允,讓阿菟能出入弘文館旁聽就是了。”
 

    “弘文館”李治眉峰微動。
 

    太子行將十歲,身體也算漸有好轉,李治已計劃著在明年將他從原本的東宮授課,改為放在崇文館中進學,也好讓他在學習之餘,能與弘文館中學子以及國子監學生往來。
 

    以崇文館弘文館的位置,也能與外朝接觸,日漸培養起太子的政治班底。
 

    崇文館中的太子陪讀,其實早在顯慶元年的時候就已經遴選完畢,合計二十人。
 

    至於弘文館中,則是數十名皇親國戚以及高官子弟在此就學,外加上數十萬卷藏書陳列。
 

    早年間義陽公主拿過一個借閱藏書的許可,順帶著在其中的算學課程旁聽了一陣,不過如今既已去了太史局,也就少有在弘文館中走動。
 

    有此先例在,阿菟要在其中進學,而非在宮中的內文學館,其實也說的過去。
 

    他也並未多加思索便應道“那便這樣吧。不過對於諫議大夫這個調任”
 

    想想他此前終究還是個諫官,李治便道“我想給他個委任,看看他能否完成,若能的話再令其前往百濟。”
 

    “陛下想給他什麼考驗”
 

    李治答道“冬日天寒,北地尤盛,不適合作為動兵之時。雖已在則天門上告知眾臣,我有動兵高麗的打算,也不可能在這幾個月間動手。”
 

    “真正要動兵,必定要到五六月裡了。”李治幽幽嘆道,也不知道到那個時候,他的身體能不能徹底好起來。
 

    當然,不論彼時會是何種情況,動兵之前的各方籌備工作還是得先做的。
 

    比如說,邊地的調兵。
 

    “眼下既要穩固住打下的百濟土地,又需一戰定高麗,以防其捲土重來,光靠著已有的兵力肯定是不夠的。”
 

    武媚娘頓時瞭然,“陛下是要徵兵。”
 

    “不錯,”李治應道,“我有意徵發河北、河南、淮南等地的府兵,前往高麗作戰。此番招募所得,起碼也需有四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