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81(二更)

    在那出獻俘大會結束後的第二日, 李清月就開始提筆寫信。
 

    頭一件事,就是去信給唐璿。
 

    先前她要忙著往長安跑一趟,顧不上那頭, 加上前後腳送信梁州, 多少顯得她居心不良, 如今她手頭還有另外一批人手可用,就可以去聯繫他了。
 

    顯慶三年入蜀中之時, 她便遺憾於偌大一片漢中寶地, 昔年能作為漢室發家之地,如今卻被梁王李忠在任上荒廢。
 

    以至於地廣人稀,百姓不以耕作為生。
 

    現如今唐璿為梁州刺史,刺史又有掌兵之權, 對於地方豪強的威懾力比之前大得多, 也就意味著
 

    他有不少事情能開始做了。
 

    恰好眼下還是冬日, 諸多籌備事項正好是展開的時候。
 

    之前唐璿調任梁州戶曹的時候, 是顯慶三年的九月。
 

    在此地的兩年多時間裡, 他並沒有只是在當個尋常的戶曹,加上收集梁王李忠行巫蠱之事的罪證。
 

    他一面如李清月所說, 提早一步藉助戶曹的職務熟悉梁州人口和事務, 另一面則自己弄了塊地, 幫李清月測試一下在此地妥善發展種植的可行性。
 

    “他還真如你所說, 認真耕作了兩年”武媚娘斜靠在一旁的榻上,開口發問。
 

    獻俘大會的順利舉辦, 讓她成功度過了協助執政的第一步。
 

    此前緊繃的心神終於能在此時舒緩幾分, 聽女兒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要來指點江山了,她乾脆在旁看看,也覺怪有趣的。
 

    李清月掰著手指算道“差不多能算兩年。近年來不是因為關中人口壓力大, 冬小麥日益盛行了嗎我就讓他試試,在梁州那個氣候更和暖的地方,能不能輪作出兩年三熟來。”1
 

    她有點遺憾地說道“只是他去梁州的時間不太巧,是阿孃生了旭輪之後,阿耶才把他那一批官員才被派出去的。九月底出去,到任都十月了。”
 

    “您是知道的嘛,宿麥種植的最佳時間還是八月。這一輪是種不得了。”
 

    所以唐璿是從顯慶四年的春季開始播種,趕在秋收儘快收穫。
 

    然後在八月播下了冬小麥,到了顯慶五年的五月收穫後,改種豆類輪作,到了十月裡將其收穫。
 

    這樣一來,明年春季就又能種春小麥了。
 

    恰好完成了一個週期的耕作。
 

    三輪收成
 

    李清月興致勃勃地解釋道“阿孃您知道嗎,在梁州那個地方,水網縱橫,土地條件不差,尤其是氣候條件遠比關中要好,稍一折騰就能卓有成效。”
 

    武媚娘點了點頭。
 

    她幼年時候先後去過利州和荊州,這兩處的條件都比梁州差一點,可以推斷出梁州的情況。
 

    “你繼續說。”
 

    李清月道“我專門從洛陽這邊請了個老農去梁州教導唐休璟種地,教他如何選種,犁地,起壟,鋤地,施肥。”
 

    “唐休璟加上那老農,再加上隨從兩人,雖然還有其餘公務要忙,但因為有牛拉犁,合計種了一百畝地,兩年下來一共收穫了小麥五百一十石和豆一百五十石。”2
 

    “去掉需要繳納租庸調、地稅、戶稅,再去掉四個人的吃飯開銷後,還剩餘小麥一百石和豆一百石。”
 

    這還是完全沒有經歷過改良肥料,只用相對優良一些的法子種植的結果。
 

    當然,農具農肥還有種子的消耗還得扣一扣。
 

    按照李清月給唐璿制定的計劃,他在今年冬日還該當開始養豬,將這些豆類陸續混進豬飼料中,而後將豬糞發酵,用於田中的肥料。
 

    若是這樣的話,明年的畝產說不定還能往上抬一抬。
 

    “一百石的小麥,折算做錢,約莫每人一年結餘七百多錢,還得用這筆錢購置衣物床褥以及其餘雜項。這麼看的話,雖說能節餘下來的錢財有限,但在尋常百姓之中已算不少了。”武媚娘聽著李清月說完了那養豬計劃後,下意識地出口算道。
 

    “不過,一來你說的養豬進項那是另外的事情。一來也還需考慮到,並非年年收成都能如你所料的穩固,尤其是遇上天災之年,種地的收成或許折半還不止。”
 

    “相比之下,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對已經形成了習慣的梁州百姓來說,往外州務工確實要更賺錢一些。你的優勢並不明顯。”
 

    “阿孃你這個算法不對。”李清月搖了搖頭。
 

    “怎麼不對了”武媚娘問。
 

    李清月將紙舉到了武媚孃的面前“第一,梁州的土地遠比按人口授予分出的要多,若是價格合適,官府還能僱傭人種地,所以不能按照均田制的每丁百畝來算。”
 

    梁州妙就妙在一個地廣人稀,只要有人肯種地,身為梁州刺史的唐璿絕對能給人劃分出地來。
 

    這可是一千多畝地上平均只有兩個人的梁州只要上交給朝廷義倉的糧食足夠,這個官田的面積還能商榷。
 

    “這樣一來,一戶一年能結餘下來的糧食還要更多一點。”
 

    起碼比唐休璟他們這出以四個人模擬一戶的情況還要稍高一些。
 

    “第一,阿孃為何要用麥子的價格來權衡最終的餘錢”
 

    武媚娘疑惑,“那你要用什麼來算”
 

    李清月語氣篤定地答道“用酒。”3
 

    她去了解過法令的,在如今這個大唐初年,是沒有禁止民間釀酒一說的。
 

    歸根到底還是關中的人口爆炸,田地不夠,百姓地裡的糧食生產出來都不夠自己吃的,更不必談節餘一說。
 

    哪怕釀酒後糧食的身價抬高,對於險些要出關中逐食的百姓來說,也沒這個資格去做這件事。
 

    又或者,他們根本接觸不到好酒麴,釀不出好酒,甚至是完全沒有朝著這個方向去想。
 

    所以根本不必有這樣的一條法令去限制。
 

    可倘若梁州能有節餘的糧食,是不是能釀酒呢
 

    “阿孃,我想過了,當地人口極少,自產自銷其實是賣不上價的,但若是送到洛陽或者荊襄一帶來賣,那就說不定了。”
 

    “而且,倘若能將諸如五百戶中的餘糧釀造成酒,成批往外兜售,在沿路的運送消耗上也能均攤得少一些。”
 

    不錯,釀酒一事稍顯奢侈,對於糧食出產不豐的年代來說,還要行禁酒令。
 

    可倘若梁州能通過此道讓百姓拿到錢,收攏回返的人口,開墾出更多的田地,讓上繳稅賦的糧食數目更多,用於週轉接濟其餘各州,根本不會有人能對其置喙。
 

    而最要緊的就是這個開頭了。
 

    沒有利益足夠的支柱產業,如何能讓人不再冒著危險去挖礦呢
 

    至於隨後,以豆固肥,豆來養豬,養出的豬肉同樣會是此地的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