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473章 建陽固名士也

    聽到王文龍的話,在場的商人臉上都露出失望神色。
 

    江浙對日貿易量非常龐大,在場的絲綢、藥材商人,幾乎都在和日本做些走私生意,海禁如果真的如王文龍所說在未來十多年都不能開放,他們的生意就難做了。
 

    至於錢謙益這類名士,他們已然深入江南士紳階級的利益關係網,他們結交的大人物不少都是可以在朝廷眼皮底下做著對日貿易的,對於這些走私商所受到的困境自然沒有什麼同感。只不過這種氣氛下他們也不會多說話就是。
 

    趙子明的憂鬱神色沒有旁人那麼深,他在杭州海商之中是頂級人物,自覺禁海對他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海禁畢竟增加了運輸成本,他繼續問道“建陽先生可有相關建議”
 

    “如今福建海上正在開發臺灣島”王文龍的話似乎答非所問。
 

    趙子明追問“先生的意思是浙江商人也去參與臺灣開發”
 

    王文龍笑著說道“浙江商人若是願意參與臺灣開發,是為中華文明拓展土地添磚加瓦,想來福建海商也是歡迎的。”
 

    在場眾人都能聽懂王文龍的意思,海禁對抗不了,應該早做準備,王文龍推薦的辦法就是在臺灣準備一個走私基地。
 

    趙子明雖然對王文龍的建議不完全相信,但也決定過一陣子派人去臺灣島考察一下。
 

    而在場的許多商人也都生出同樣想法。
 

    王文龍知道接下來的十幾年東林黨上臺,為了表示自己明正典刑,大明對於日本的貿易嚴禁程度會遠超趙子明等人的想象。
 

    趙子明覺得自己在杭州的人脈很廣,但是按原歷史沒過幾年他就會被抓,他的案子還會被做成通蕃的案件典型,對趙子明的審問和調查由浙江巡撫高舉親自督辦,最後直接把他這杭州第一號的紡織商搞死,連帶為趙子明跑船的大海主周學詩也被流放。
 

    在此之後朝廷黨爭越發劇烈,參與黨政的人物誰都怕被對方說是通敵賣國,日本又沒有遊說大明朝廷政策的能力,對日本的海禁幾乎沒有解除的可能。
 

    歷史上此後日本人所需的生絲越來越難從中國商人手裡獲得,於是轉道尋找歐洲人幫忙,第一條路徑是中國的生絲出口到南洋,日本人再從澳門、馬尼拉等地找西班牙商人購買,第二條路徑則是從臺灣等荷蘭人處中轉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