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375章 斑鳩銃

    福州府,福清,一處海邊校場。
 

    王文龍看著沈有容手中那杆粗笨的火槍,好奇問道“這就是斑鳩銃”
 

    沈有容點頭笑說道“建陽你之前囑咐我等去西班牙人處採購斑鳩銃,我和卜加勞詢問過,他卻也不知這是什麼火銃。我便專門派人到海外去尋訪,這才知曉西班牙人十多年前發明了一種強力的火銃,便是在呂宋也見不到多少支,我以為此物多半就是你所說的斑鳩銃,便花大錢從海外辦了來。拿回福建一試,果然就如同建陽所說這火銃居然有破甲之能。我立刻便找趙舍人幫助仿製,如今已得了十餘支。”
 

    萬曆年間大明的火器發展水平雖然在世界上算得上一流,但是此時明朝通行的火器還有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和所有火繩槍時代早期的火器一樣穿透力太弱。
 

    此時雖然火槍已經出現,但是軍隊之中對於弓弩手的需求還是十分大,原因就是以黑火藥作為發射藥的火繩槍穿透力低的可憐,一般裝藥量的火繩槍不要說打透重甲了,就是厚一點的棉衣都可以擋下子彈,哪怕有了膛線也沒有多少提升效果。
 

    聽沈有容說起這樣的情況之後,王文龍當時就想起歷史上明代同期的世界名槍,西班牙的緩髮式槍機重型火繩槍ket,於是向沈有容推薦。
 

    這槍在原本歷史上是崇禎年間才被推廣開來的,能夠推廣開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槍是當時全世界的火槍之中惟一能夠有效破甲的槍型。火槍的製作也需要複雜工藝,在原本歷史上的崇禎年間斑鳩銃一度只有廣東工匠能做,因為槍機的特殊設計,其實此槍最初引進之時叫做“搬勾銃”,後來是因為廣東的工匠有些口音,在別人聽來發音更像是“斑鳩銃”,這種重型火繩槍在歷史上才得了它傳播更廣的名字。
 

    王文龍回到福建之後才聽說沈有容真的弄到了斑鳩銃,於是來到福清,想看看這史書上多次提及的火器是什麼模樣。
 

    今年雖然和歷史上一樣,也發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韋麻郎試圖入侵澎湖的事件,但是徐學聚因為有王文龍的提醒在防備荷蘭人的事情上早有準備,荷蘭人一點好都沒有討到,沈有容帶著自己換裝了葡萄牙火炮的炮艇船到澎湖炫耀了一下武力就把荷蘭人給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