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117章 即將到來的小冰期

    第117章 即將到來的小冰期
 

    為了避免染上太多政治問題,王文龍建議報紙的主要內容還是在商業情報和娛樂上,徐學聚也覺得有理。
 

    這並不奇怪,前世歐洲報紙行業也是從“通商情報紙”開始的,這是在廉價印刷術普及、衙門思想還未轉變階段自然的折中產物。
 

    至於報紙名字,王文龍最開始建議的是四民商報,徐學聚聽了卻是搖頭,他道“紙上只要有個商字,只怕讀書人家都不來買了。”
 

    徐學聚自己也提了幾個名字,什麼齋什麼軒的,但王文龍也表示報紙的主要購買者還是小商人和中產之家,弄得太過於文縐縐這些人只怕要望而卻步。
 

    兩人說的幾個名字都有不妥,最後還是王文龍想個主意“咱們這報紙一月三份,不如就命名為旬報,簡單直白,也不見有多俗氣。”
 

    徐學聚想了一會兒也是點頭“倒是這個名字最平直。”
 

    報紙名定下就開始分排版面,王文龍拿出後世報紙的排版方式,直接把一張六尺全開的毛紙一開為四,折成一份四頁十六版的報紙。
 

    這尺寸和後世的報紙尺寸相差也就是幾釐米。
 

    後世報紙的印刷版式是經過全世界紙媒時代共同檢驗的。
 

    在紙媒時代末期無論是什麼文明、什麼文字,無論是橫寫豎寫,左讀右讀,幾乎全世界所有報紙都統一成了這樣規格。
 

    而且王文龍還知道今年推廣紅薯種植的另一個必要之處天變。
 

    “更關鍵是省錢,大開版印刷,只要報紙不破就不會丟頁,完全不需要裝訂,而且版面夠大,哪怕印刷過程之中有一些套板問題也會被忽略,印刷的精度要求可以變得更低。”
 

    這是前後三百年最大的一次氣候事件,三十立方千米的火山灰衝向天空,全球都能有所感受。
 

    生長力強,耐旱,高產,適應度高,生熟都可以吃。
 

    火山噴發出來的灰塵和硫化物將越來越長時間的懸浮在高空中遮蔽陽光,天氣只會越來越寒冷。
 

    隨著中國的人口數量增加,適宜主糧耕種的田地會越發緊張,紅薯在貧瘠之地上的生產能力就越發有價值。
 

    不止福建,前世到建國時南方許多地方的紅薯產量已經超過主糧,一年十多億擔的總產額可不是開玩笑的。
 

    明年將是六百年中地球最寒冷的一年,一個無夏之年。
 

    兩人商議定下最終報紙便暫定為兩頁,八個版面,內容包括朝廷公文,官員任免,商業情報,市井消息,生活常識,雜文等等,每月逢十發行。
 

    徐學聚連連點頭,“難為你想的如此詳細。”
 

    王文龍低頭一看,只見碗中青菜碧綠、丸子金黃,加上一碗滿是海鮮的鮮湯,看起來就頗為美味。
 

    還有好朋友徐興公也可以拉來做特約作者,他的紅雨樓在八閩都有名氣,大可寫一些藏書推薦的內容,徐興公也是閩中詩壇的大將,有他出面寫文肯定能夠在此時的文人之中引來關注。
 

    王文龍笑道“做的很好,多謝嬸嬸忙碌。”
 

    徐學聚越想越美,笑道“這說不定還能給衙門增收。”
 

    原來到了三月紅薯播種的時間,今年徐學聚鼓勵百姓推廣新作物,加上有王文龍的請求,於是李鼎從泉州來到福州,邀了一些道友四處到鄉下去給各地瓜菜仙人廟做道場,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