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辦報

    第116章 辦報
 

    王文龍“有何事情,大人只消說來。”
 

    徐學聚道“不是旁的事,是自從咱們的塘報房用了你的蠟版印刷法之後所需要的工人不及原來的五成,大量的匠戶閒置,不知你有沒有個處理的法子。”
 

    這年頭的官府雖然已經採取一條鞭法許多年,可以通過繳納免役錢來避免搖役,但是像衙門的塘報房這樣的地方總還是需要大量刻字工匠的,所以一直都是採取徭役制度,養了不少官辦作坊的工匠。
 

    雖然徐學聚一直在用塘報房的工匠幫自己做一點私活,比如印國朝典匯、兩浙名賢錄這些他自己樂於製作的圖書,但是伴隨著蠟版印刷術的推行,這些塘報房的工匠還是出現了富餘。
 

    王文龍聞言不禁好奇“能夠有多少工人”
 

    徐學聚“我前兩日問了一下,塘報房現在約莫是一半的工匠都已沒有事做,如今已經有一百多兩盈餘。”
 

    聽到這個數字王文龍先是驚訝,仔細想一想,卻又發現還真挺正常。
 

    布政使司衙門負責全福建民政,有大量的文書往來,所以有二三十人的塘報房員額。
 

    這些人裡面有寫工、印刷工、折工、裝訂工等等,而人數最多的還是十多個刻字工。
 

    當然不是整年服役,而是由各地支援的工匠輪番來衙門服役,每人幹上兩三個月,維持住塘報房的人數。
 

    這樣的人數已經是一定規模的書坊的配置了。
 

    過去布政使司衙門的塘報房是負責整個福州許多衙門的公文往來的,有些公文比較敏感,在印刷發佈之前不能讓外人得知,只能由內部的塘報房處理,所以衙門確實也需要這麼多人才能夠在公文印刷繁忙的時候不短缺人手。
 

    也是因為佈政史司衙門有塘報房這麼一個設置所以徐學聚以前才能近水樓臺先得月,用單位資源自己印書。
 

    可是現在隨著蠟版印刷的推廣,塘報房的工作就是第一個被取代的。
 

    公文印刷關鍵是快速廉價,不需要多精細,很適合蠟版印刷。
 

    王文龍的油墨作坊和蠟紙作坊的一個大主顧就是福建各地的衙門採買。
 

    以前塘報房裡有個重要崗位叫做寫工,專門負責把衙門裡寫出來的公文用標準的印刷體抄一遍,這東西別人還真幹不了,因為雕刻的字必須用印刷體,比如宋體字,看起來容易辨認,而同時筆畫又是橫平豎直的很好雕,若不如此,哪怕字寫的再美觀也會大大增加刻工的工時。
 

    但現在這個寫工的工作就幾乎已經不需要了。
 

    不太敏感的文件直接送去套木活字印刷,若是敏感文件,比如徐學聚的許多公文都是王文龍親自刻蠟版的,直接把蠟版送去塘報房印刷即可。
 

    就像後世複印機普及之前文書必備的技能一樣,現在福建也有不少師爺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練習刻蠟版的手藝,自己刻自己印,塘報房已經變成可有可無的配置。
 

    就現在塘報房的工作量留下幾個排版印刷的工人再加上兩三個刻工修理字模即可,剩下二十幾個人全都是冗餘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