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 作品

第448章 人生導師(第2頁)

 


    當新一代的讀書人,學會了這些知識以後,老一代的讀書人,就要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因為他們只會子曰詩云,他們不知道怎麼治河,怎麼種地,更不知道怎麼斷案。
 


    他們讀的書上,沒有教他們應該去怎麼解決問題。
 


    所以,他們害怕,害怕變數。
 


    害怕那些能夠增進效率的奇技淫巧會影響到他們的地位,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李泰覺得他看清了世界的真相。
 


    所以,他立志要將頑固的舊學派掃進垃圾堆,讓更實用,更高效,更能推進社會發展進程的新文化成為主流。
 


    可惜李讓不在這裡,不然他一定會毫不留情嗤笑出聲。
 


    主要是,李泰實在是太理想主義了。
 


    李泰發現的問題,李讓從穿越過來那一天就已經發現。
 


    封建社會,為什麼生產力總是提不上去?
 


    是因為農民不夠努力嗎,還是小地主剝削太狠,亦或者是糧種太原始的問題?
 


    其實都不是。
 


    制約社會發展最大的因素,永遠是上層統治者。
 


    上層的一小部分統治者掌控著這個世界上最多的生產資料,他們可以依靠這些生產資料讓自己,讓子孫永永遠遠地成為人上人,所以他們要的是穩定。
 


    因為一旦社會發生動盪,他們的生產資料就有可能出現變動。
 


    他們統治的基礎也將發生變化。
 


    以隋朝舉例。
 


    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統治者求變。
 


    這個變,不是行動方式上的變,而是根本的生產資料上的變。
 


    楊廣妄圖拿走大部分統治階層的生產資料,引來了大多數王朝擁躉的仇視。
 


    本來說好的大家一起團結起來剝削中下級貧農和小地主,你倒好,連合夥人的家產都惦記上了。
 


    你不亡國,誰亡國?
 


    所以,保持一個王朝穩定的基礎是什麼,是團結百分之一的大地主,剝削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地主和農民。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李讓來到大唐這麼些年,為什麼不嘗試去改變,而是選擇向大唐的統治者植入一些私貨,儘可能的將蛋糕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