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392章 動作得大一點


 第392章動作得大一點

 魏元忠嗆紅了臉,有些不敢置信,說道:“武皇后真有如此大膽?”

 張柬之緘默了一會兒,才道:“只是如此一猜,是與不是,得看局勢發展。”

 張柬之身在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與民生慼慼相關,他又是陳青兕安排在清流派的心腹,還是盛唐詩文一脈的核心,掌握的資源遠勝魏元忠。

 張柬之可謂陳青兕留在京畿的眼線,廟堂的變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自從武皇后來到洛陽,特地上書《外戚誡》,勸誡在長安無法無天的武家人,改變風格,便上了心。不但發現武皇后與許敬宗往來密切,兵部尚書房仁裕直接是她的人。

 在許敬宗的配合,房仁裕的輔助下,武皇后已經凝聚了不小的力量。

 魏元忠此番與他通氣,結合自身掌握的情報,便有了這種感覺。

 只是他也不敢確定,畢竟這事太大,大到讓人只是聽聽就覺得不可思議。

 此番說出來,也是想集合兩人之智,斷一個真偽。

 歷史上六次封禪,毫無疑問,李治的規模最大,政治意義最高的。

 魏元忠道:“力推封禪,全力邀名,真要聯合起來,卻有如此嫌疑。只是某還是不敢相信,武皇后會有此心……許是意外?”

 怎麼樣比未來的那個拉低封禪檔次的宋真宗要夠格的多。

 陳青兕收到家書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月後了。

 有他們為標杆,一般優秀的帝王,臉皮薄一點的根本不敢想的。

 正好到了夏季,春耕結束。

 其實在陳青兕看來,李治跟前三位比還是要遜色不少的,但憑藉李世民留給他的豐厚遺產,卻也夠資格……

 張柬之也拿不準,儘管一切看似合理,可在整個體制來看,卻又極大的不合理。

 在這個以男權為主的時代,武皇后的想法,確實標新立異,即便猜中答案,也讓人覺得不敢相信。

 簡單的一句話,亦表明祭祀在華夏是何等重要,甚至在戰爭之前。

 真正做到了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陳青兕看著手上的信,也回憶起了這段歷史。

 敬天敬地敬先祖。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泰山封禪,作為古往今來最盛大最隆重的祭天儀式,唯有海晏河清,武功鼎盛的時代,才有資格行封禪之事。

 張柬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將自己的猜想寫下,派人送到了陳家宅邸,消息將由陳家以家書的形式,分批送出。

 最終兩人都沒商議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兩個千古一帝的備選,華夏數千年帝王裡爭一保三的存在,漢光武帝也被譽為最完美的帝王人選。

 陳青兕低唸了一句。

 除了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以外,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

 迄今為止,登泰山封禪的帝王,不過三人:祖龍始皇帝,打出大漢雄風的漢武帝,以及重拾漢家河山的漢光武帝。

 除了大漲帝王聲威以外,武皇后的操作也亮瞎了所有隨行文武大臣的眼睛。

 她利用孝道一說,說服了李治,執掌祭地亞獻,正式在文武百官以及各方諸侯面前,站在了歷史的舞臺之上,確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為自己爭取了超凡的政治資本。

 天皇天后,二聖同朝,也開始變得理所當然。

 陳青兕在後世每每涉及這段歷史,他都忍不住感慨,武則天確實敢做敢想,她這位名副其實的華夏第一女皇,確實極有手段。

 現在看著手中的信,陳青兕才知道武皇后對封禪的謀劃,竟如此早。

 武皇后最大的問題就是駱賓王筆下所寫的“地實寒微”。

 作為先帝的才人,長得又是狐媚像,並無母儀天下的氣度。

 別的不說,只是外貌入門,武皇后都不合格。

 這也是當初百官反對的關鍵,即便是在當任皇后期間,幹出了一點成就,也未能獲得過多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