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391章 洛陽暗湧


 第391章洛陽暗湧

 原因無他,武皇后的崛起,上官儀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

 “父親,武后駁斥了父親的奏章,這可如何是好?”

 上官庭芝一臉的憋屈,沒有人比他更瞭解自己的父親,在這份奏疏上花費的心血。

 結果居然讓妖后,直接駁回了。

 上官儀緊繃著臉,身為正人君子,“牝雞司晨”已經是他所想出來惡毒的成語了,真要他像駱賓王那樣罵,還真罵不出來。

 他眼中透著強烈的敵意,說道:“妖后不除,大唐必亂。”

 上官庭芝登時臉色蒼白,竟不知如何接話了。

 他知自己父親與武皇后向來不睦,卻不想發展到今日這地步了。

 細細說來,上官儀與武皇后的恩怨,確實不小。

 上官儀是李治用來對付關東世家的利刃,拜相之後,深受器重,可謂風頭無兩,直到武皇后漸漸涉政。

 上官儀自為相以後,一直籌謀著一事。

 尤其是長安城……

 但上官儀不同,上官儀的人設,註定不能與武皇后同流合汙。

 君權、相權本就相互掣肘,屬於此消彼長的存在。

 雙方互有勝負。

 短短的小半年裡,上官儀、武皇后已經明爭暗鬥許多次了。

 關中經過漢唐八百年發展,已經不復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的美譽,水土流失嚴重。

 李治朝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換相,有道是鐵打的許敬宗,流水的諸相。

 上官儀才智絕倫,自是如此。

 這十八位宰相,也就長孫無忌、褚遂良、許敬宗當得長久。

 武皇后本就缺乏母儀天下的資格,立她為後都鬧出了不小的風波。

 上官儀青雲直上的勢頭,也因武皇后的出現而中止。

 這一切是利益層面,還有政治層面。

 作為全世界最繁華偉大的城池,很多時候都是在超負荷的運轉。

 這是他的風格人設,人設一旦崩塌,未來也就完了。

 這樣的人註定無法敷衍趨勢……

 恩怨便是這般累積……

 上官儀身為宰相需要培養自己的心腹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在處理政務上得心應手。

 每遇水旱災荒,長安就物價飛漲,鬥米千錢,百姓難以存活,連皇帝也不得不率領百官離開長安就食於洛陽。

 武皇后吃了,上官儀自然得餓著。

 新相繼位,便有人在背後議論,能夠拜相多時。

 既已到了為人臣子的巔峰,自是想著多幹些時日,從容施展自己一生所學,名垂千古。

 眾所周知,前兩位乾的久那是李治在登基初期處於無權階段。一旦掌握了權勢,結果並無二質。

 李治朝的宰相是絕對的高危職業,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這只是其一……

 故而甚至有戲言“逐糧天子”之稱,也是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是笑柄。

 君權強,則意味著相權弱;相權一旦強,則君權必弱。

 何況任相之人,哪個不是驚才絕豔的人物?

 於公於私,上官儀都無法與武皇后同路而行。

 李治繼位至今十年餘,從長孫無忌、褚遂良開始,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李世勣、柳奭、宇文節、韓瑗、來濟、崔敦禮、李義府、許敬宗、杜正倫、辛茂將、任雅相、許圉師、上官儀,細細數下來已經有十八位宰相。其中還有如於志寧、杜正倫這樣罷免後又再次任免的。

 何況現在後宮干政,這是政治場上的大忌。

 一個宰相,要是沒有可以調動的人,那跟光桿司令有何區別?

 武皇后也在這時培植起了自己的勢力,廟堂上的肉就那麼多。

 上官儀想要幹一票大的,就是解決長安的糧食危機。

 有了許敬宗這樣的例外,都覺得自己可能成為另外一個意外。

 李治整的這一出帝后共治,夫妻二人併力,讓皇權更加強大鞏固,進一步壓縮了相權的力量。

 許敬宗可以漠然以對,大家都知道他的德行,不會過於要求他。

 上官儀為人清高,往來之人,大多如此。

 許敬宗根深蒂固,自不受影響,上官儀這屁股還未坐熱的宰相,自然受到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