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臘月裡,馮氏姑母,姨母,大名府的姐姐,與元孃的添妝禮,都陸續到了沂州,吳相公這邊的親戚,也都使人捎了過來。
 

    吳家被過繼出去的姑奶奶芳姐,與元娘捎了兩包袱的物件,其中有身羅做的衣裳,一雙尖翹鳳嘴絲鞋,紅綠的面。
 

    馮氏看在吳相公的份上,收了下來,哪怕是旁支親戚,也有添妝的,總不能不讓她添。
 

    過罷十五,吳家上下張燈結綵起來,一匹匹的紅布紅緞,不要錢似的,從馮氏屋裡拿出來,吳相公使二順去城中燈籠鋪,訂下了四十隻紙糊的大紅燈籠,二十隻小燈籠,再十二隻絹做的方燈,十二隻紗做的圓燈。
 

    一半留作元娘出門子那日,家裡掛,一半掛在送嫁的船上,元娘出門的喜船吳家已賃好,如今就停在渡口。
 

    “聽說大姑娘的嫁妝都得一隻船,這些日子,旁人與咱家送了好些添妝禮來,娘子院裡都沒空屋子盛了,只得擺在了咱姑娘屋裡。”
 

    春桃與喜兒,梁堇,香豆等丫頭,圍坐在榮姐的西偏房裡剪囍字,攢紅花,馮氏那處的下人不夠使喚,差事又多,就往這兩個姐兒院裡分下了差。
 

    梁堇搓了搓手,朝火盆裡又丟了兩根木柴,好奇道“那豈不是要賃兩隻船了大姑娘屋裡院裡的丫頭婆子都要跟過去,光她們的箱籠怕是都不少。”
 

    “誰說不是啊,昨兒姑娘使我往娘子屋裡送東西,我過去的時候聽見娘子擱屋裡正訓話,教周奶媽盯著,只准那些丫頭婆子一人帶兩隻箱籠。”春桃道。
 

    “能有多少物件,哪裡就使得兩隻箱籠了”香豆放下手中的幷州剪兒,那剪兒上面還刻著牽牛花,隨後抖了抖紅紙,兩隻手捏著,只見一張囍字就剪好了。
 

    剪好的喜字擱在桌腿旁邊的籮筐裡,用的時候糊上漿糊即可。
 

    她剪完一張,並不急著剪下一張,臘月十一方下了雪,今兒才十七,就算啥也不做也直凍的人縮著脖兒,鼻兒通紅,她把手放在火盆上烤了半天才去捻紅紙。
 

    “你這便想差了,四季的衣裳,被褥都夠填兩隻箱了,還有那些個鞋,銅鏡,香粉盒洗臉盆,要是不帶去汴梁,到時還要拿錢再買。
 

    這冬日裡的襖子,多佔地兒啊,別管是屋裡的還是院裡的,誰還沒兩身襖子替換這麼多的東西,要是可著收拾,能收拾出二四隻箱子來。”
 

    幾人聽罷,都吃了一驚,怪不得馮氏只准下人帶兩隻箱。
 

    “姐姐,你可知曉船上做飯的地兒長什麼樣”梁堇好奇道,等榮姐出門子的時候,她要去領錢,把灶房的一應物件添置齊全,拿到船上好做飯。
 

    榮姐也如元娘一樣,走水路,走水路比走旱路強,旱路一則賊人多,二則馬車顛簸,像她這樣的丫頭,怕是坐不上馬車,只能得驢車坐,坐到臨安府,屁股不用要了。
 

    “聽說做飯的地兒在船底,小船裡面都是用爐子,大船才壘灶,下面不知咋做的,竟燒不到船。”
 

    刁媽媽去年往臨安
 

    府來回,也是坐船99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可她在船上與船主人教了伙食上的銀錢,到了用飯的時辰,自有船上的婆子給拎到船艙門口,這等吃食粗的很,雖能見到一兩塊葷腥,但滋味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