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三一章 奉賢義演 他們相信

    待到奉賢城塵埃落定, 奉賢城前太守魯良的種種罪行才被擺在了人前。
 

    一個太守竟然私自多收糧稅佔為己有、貪汙受賄、勾結奸人對無辜之人屈打成招,樁樁件件細數下來幾乎整個案桌都放不下了。
 

    再加上馮光緯從太守府搜出來的賬本呈上去,魯良再無翻身的可能。
 

    本來事情進展不可能這麼順利, 魯良畢竟盤踞奉賢城多年, 太守一職又掌管奉賢城軍事,就算馮光緯有皇帝令牌, 但魯良這些年早就在奉賢城作威作福慣了,自以為是天高皇帝遠,他要是在所有人都知道馮光緯是奉陛下之令到奉賢城之前讓手下所有兵卒去捉拿馮光緯, 即使馮光緯身邊有暗衛也招架不得。
 

    只是凡事沒有“若是”, 從一開始魯良被馮光緯給畫的大餅迷惑開始就註定他的結局了。
 

    魯良手裡的官兵都被他親手派去了奉賢城各處為馮光緯做事,聚集在太守府這些家養的官兵們又完全不是馮光緯的對手, 被馮光緯搶佔先機之後再拿出陛下令牌,魯良的下場就只有一個了。
 

    馮光緯手握皇帝令牌,別說直接捉拿魯良, 在當時奉賢城大澇的時候代為太守也無不可,馮光緯對當地豪強富戶採取的手段就是威懾敲打,如果想和他動武也行,先掂量掂量他們這些人府裡養的府兵能不能打得過太守府官兵,更別說視太守府官兵如無物的馮光緯了。
 

    晏玄鈺的詔令從京城下達,到達奉賢城之後馮光緯才真正成為了奉賢城太守。
 

    馮光緯成為奉賢城太守之後,立刻採取手段威制當地豪強權貴,還將曾經許多冤案翻了出來,現在澇災剛過去沒多久, 正是馮光緯威信大增的時候,也是他的事被百姓口口相傳以及得到百姓信任依賴的時候。
 

    一時間,奉賢城官府的鼓擊打之聲不停歇。
 

    有了魯良作為對比, 更顯得馮光緯為官清廉嫉惡如仇,是值得百姓愛戴的好官。
 

    從奉賢城送到京城的總共有兩份摺子,一份是放在人前的,一份是晏玄鈺獨自看的。
 

    在晏玄鈺看的那封摺子裡,他看到馮光緯一些處置奉賢城事件的手段都不由得驚訝,馮光緯與當地豪強權貴周旋的策略和手段是晏玄鈺遠遠想不到的。
 

    來回看了兩遍馮光緯的信,晏玄鈺明白將有用之人選出來加以重用多麼重要,就像馮光緯,在奉賢城能發揮出遠超乎他想象的作用。
 

    不過朝堂上還是需要些攪和渾水的人的。
 

    比如姜丞相一系。
 

    明面上,姜丞相幾乎不與官員往來,在朝中一直都是清臣形象,但是若沒有勢力又怎能在朝堂站穩腳跟
 

    晏玄鈺覺得姜丞相的厲害之處在於明明在朝堂上沒有引起大部分官員的注意,卻能一路穩穩當當成為丞相,此事看來本就是一個疑點了。
 

    上次的青衣官員事件,這次的袁康回京事件,想必少不了姜丞相暗中操縱。
 

    只是有件事讓晏玄鈺還沒明白,此事暫且不提。
 

    袁康一路奔波,到京城也已經是聖壽節後了。
 

    晏玄鈺從聖壽節之前就開始想袁康求見後該以什麼態度對他,畢竟這關乎邊關,關乎兵權,但是晏玄鈺等了一天又一天,直到聖壽節過去了也沒聽到宮人傳袁康入宮的消息。
 

    晏玄鈺不再端著,問李忠賢袁康這麼還沒到京城,他這才從李忠賢那裡聽說從邊關到京城快馬加鞭也要十五日。
 

    晏玄鈺
 

    晏玄鈺這才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大周朝的交通十分不發達。
 

    從奉賢城到京城尚不明顯,因為奉賢城和京城之間開發程度較高,即使沒有官道也有路通行,大周朝京城在東面,袁康所守的滄雁城在最西面。從邊關到京城,交通不發達這一問題就顯得十分明顯。
 

    古代一般都修有驛站,以此來保證有緊急消息能快速傳遞,但是大周朝現在竟然沒有一條暢通無阻的官道,更不用說驛站。
 

    這在晏玄鈺看來是十分不合理的,即使是架空世界也要講一點邏輯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