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徭役

轉瞬之間就到了八月秋收季節將近王鐵穿越到大明已經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來王鐵基本上完全融入到這個古代封建社會中。有時候王鐵甚至覺得他本來就是現在大明朝人而前世不過是他做的一個夢而已。

 為什麼王鐵會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前世長時間身在社會底層且自己也不怎麼努力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三和大神”,動不動睡在馬路上公園裡沒錢吃飯的時候翻垃圾桶找吃的。相反在穿越大明之後最起碼還有個破屋子住每天還有雜糧饃饃吃.....

 明朝末年全球氣候異常尤其是西北地區自萬曆朝以來各種極端天氣和反常氣候比如天啟七年也就是今年。自入夏以來幾乎沒下幾天雨結果到了快要秋收的時候開始頻繁下雨,整個西北地區的農民憂心忡忡害怕在秋收的時候下暴雨導致麥子發芽。

 今年本來收成就不好搞不好就是個顆粒無收,根源朝廷一貫對西北地區的稅收政策別說賑災了就是免稅都不太可能。萬一國家有事弄不好又要加稅。

 王鐵坐在大門口啃著饃饃望著外面的瓢潑大雨不禁是一陣心涼,本來這個時節天氣就有點冷再加上這可能影響秋收的大雨那就更涼了。只是王鐵不知道的是還有件讓他“透心涼”的事情正在路上,當然這件事情不僅僅是讓王鐵一個人“透心涼”整個白水縣的窮苦農民都得涼....

 白水縣衙二堂。

 正當王鐵發愁的時候白水縣官府主要領導班子正在召開會議。

 知縣的官服為青色官袍胸前掛著一張繡有溪敕圖案的補子,溪敕所代表的意思是清新和宜人的環境。知縣古稱縣令稱呼的轉變從宋代開始,全稱為知某某縣事是屬於差遣而並非職務主要是防止地方官專權到了明代知縣已經和古代的縣令沒有區別都是響噹噹的“百里侯”。

 白水知縣名為張鬥耀雖然今年五十有餘,但是四十歲才中了舉人自感進士無望也就沒有再考。疏通了點關係進了老家的縣衙從一路從無品階的典史花了十幾年用銀彈開道終於給砸到知縣的位置上。由於朝廷制度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當縣令所以李縣尊無奈只得背井離鄉來到白水縣做官。

 二堂的屋內掛著一張匾額上書《勤政為民》四個鎏金大字,因為今天下雨屋裡很暗縣尊大人一貫的廉潔奉公所以就沒有點蠟燭那幾個字就有點看不清楚了。

 知縣坐在上首小口抿著熱茶兩邊坐縣丞主簿和典史三班六房的管事就沒有椅子坐了只能站著。李為民咳嗽了一下嗓子放下茶碗掃視了一下四周中氣十足的說道:“諸位,開始議事吧!”隨即對兵房管事使了個眼色。

 兵房管事會意上前見禮後說道:“稟告堂尊!諸位大人!最近小人巡視城牆時發現有多處地方年久失修再加上最近陝西各地盜匪猖獗為以防萬一還請堂尊下令修繕!”說完便退下。

 坐在上首的幾名官員面無表情也沒有吱聲不過心裡已經開始罵大街了。“他孃的什麼年久失修前幾年才剛剛大修過一次城牆都快比中間那位臉皮都厚,想借機撈錢就直說別整這些有的沒的!”

 張鬥耀見沒人搭腔心裡不禁惱怒不過這點養氣的功夫還是有的。於是和顏悅色的說道:“這個事自本官上任以來就已經有城內士紳反映說這城牆出了問題需要修繕正好前幾天我也去看了下也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