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天戈 作品

第六章 自信的底氣(第2頁)


最佳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加根線,將1號與30號連接起來。然後是1號與15號,15號與30號,甚至是7號與15號。所以最終,這將會產生一個複雜的線路網絡。

這還只是30臺設備,像一些大型計算機或者服務器,則有著數千個甚至是數萬個子系統(子設備)。

如何將這些東西都連起來,這可能是研發一臺大型計算機最先要解決的棘手難題之一。

吳浩再換了頁ppt,只見這頁的標題上寫著‘互連信息處理系統’。開始兩人還沒有在意,當看到下面的說明以及相關的圖示後,兩人不由的吃驚起來。

“你的意思是,將這些無人機都互相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鄒小東看著吳浩驚訝道。

對,吳浩點頭道:“過去,我們太依賴於主機了。無人機陣列所有的數據都需要傳輸到主機上進行處理後,再重新分發到各個無人機上,這樣不僅費時,而且效率低下。

而我們這套系統,則可以實現無人機集群自主處理數據。”

可是受限於無人機的載荷和功率,無人機處理數據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啊。”楊帆提出自己的問題。

吳浩笑著回道。“沒錯,一臺無人機是這樣沒錯,可是上百臺上千臺甚至是上萬臺呢,這樣組合起來的信息數據處理能力就相當可觀了。”

吳浩所說的其實和大型計算機的結構和計算方式類似,計算機的處理數據能力跟它的cpu有關,核數越多,處理速度自然越快。

這就像是同樣的任務,交給一個人處理和交給多個人一起處理一樣,多核cpu的速度自然要比單核cpu速度要快很多。

當然了,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這顆單核cpu的運算速度遠超過四核cpu。

像一些大型計算機,基本上都是採用的這種疊加組合的方式,將無數計算模塊單元優化組合起來。從而形象一臺巨大的計算系統,這就是超級計算機。

而他所提出的這種互連信息處理系統,則就是借鑑大型計算機的結構原理。並在上面進行了修改和優化,從而適應無人機集群網絡。

如果換做是以前,他肯定完不成這個巨大工程。但是現在,他只需要將自己大腦裡面所儲存的相關資料信息進行修改,從而拿出一整套完整的技術資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