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753章 一入淮南


                 天和二年的旦月,楚王楊宸被毫無徵兆地收回了節制北疆四道兵馬的滔天權勢,困守在京師多時的護國公曹評領大將軍印,出鎮崇北關,都督河北道,河東道兵馬。因遼王謀逆,被牽連多時的定國公府也在楚王離京之前,領到了新君之後,第一件正兒八經的美差。

  鄧通以定國公之尊,出鎮純陽關,領楚王舊部三營,在帝都的北面,立於連城之上,守著草原和大寧之間的這份安定。

  楊智絕無輕視北奴之意,但天時如此,因為剛剛度過了一個漫長冬天的草原的確不會在大寧朝春暖花開的時候大肆出兵劫掠,畢竟馬瘦毛長,和中州王朝有源源不斷的草料送去軍馬場不同,草原的健兒們,得看著他們口中長生天的臉色,方能過活。

  新年的大寧比起去歲剛剛與北奴議和,先帝駕崩奉安時,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濁水的河道開始準備大建,東都毀於兵戈之亂中的城池和宮室也在天子的一聲詔令之下,如火如荼地大建起來。

  大河南北,連城內外,新朝的煌煌氣象在楊智毫不吝惜父輩積攢的家業時,開始與先帝尊黃老行“無為而治”,兼以王霸道雜之的治國之道偏離,天和一朝崇儒,制禮法,行教化,舉大有為之治的時機,在群臣的聲聲讚揚裡,似乎已經到來。

  王太嶽看出了楊智的急不可耐,他不明白明明可以用時間去將掌權的藩王步步肢解,去充盈國力逼迫北奴就此不再南下,去讓天和一朝重修的《氏族志》為萬民崇敬,不會再有世家大族之姓列於國姓之上。就連如今殘破的濁水河道,也可以用十年甚至二十年去徐徐重修,為何就不能等等。

  天子明明才不過二十四歲的年紀,建一番王圖霸業的心思,怎麼就如此迫切。

  作為當朝天子潛邸之時的太子太傅,他了解自己的弟子,坐鎮江南統領數萬水師的吳王,坐守涼雍擁軍十萬的秦王,是當朝天子的心頭大患。楊智在為最壞的那一刻,提前打算。

  外人眼裡,楚王殿下是交了兵權,失意的被打發去了江南,看看在金陵這處來日的封地之上,於何處大建王府,可王太嶽和宇文傑的眼中,離京往東都後改由水路下江南的楚王殿下,所揹負的,是九重禁闕之地,天子的殷殷期盼。

  江南官場和士紳這些年貪墨而下的茶鹽諸多稅銀,會是天和一朝,在同時治水,建城,整軍的關鍵所在。

  從東都改由水路半月之後,楊宸領著十餘艘大船開始由數百年前的運河水道南下入淮,河道兩旁,還有那個因為修建河道,二世而亡的王朝古蹟,只不過多少樓臺,皆已是荒草萋萋。

  煙花三月,正是江南景色上佳之時,高遠遼闊,碧藍如洗的天際之下,白雲悠悠,日色也尚且和煦。運河之上,水面平整如鏡,四平八穩的大船上,或出自京畿或出自定南深山幽谷中不通水性親軍們,如今也並無太多不適的臉色。

  輕風拂過,水面上泛起陣陣漣漪,也拍打在坐立船頭的楊宸臉上。江南之地,天色回暖得比楊宸還有宇文雪預料得要更快一些,這是二人第一次入江南之地,也是大寧立國之後,自廣武十七年齊王楊景南下賑濟江南水患後,第三次有當朝親王入江南道。

  “王爺”

  隨著宇文雪的一聲輕喚,穿著一襲白衣,因為行路多時顯得瘦削而憔悴的楊宸轉過了身,眸光明澈,在長安之時眼裡時常帶著的那份陰鷙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宇文雪走到楊宸身邊,出塵如仙,寬廣的長袖口,一道鮮豔的紅色鎏金花紋,更是不經意讓楚王妃的那份尊貴顯露了許多。

  兩人所坐的,乃是曾經太祖皇帝為南巡所置備的御製寶船之一,可惜最終未能成行,而被刻意隱去天子的尊榮,換上的“楚”字的大船,也引得運河之上的不少人側目。

  “淮南王府遣王府長吏前來送上請帖,說是明日在廬州的逍遙津為王爺接風洗塵”

  “月照逍遙津,淮南王這是要給本王一個下馬威?”

  楊宸自幼便因為楊羽當年仗著是楚王世子,備受廣武帝的聖寵,年紀輕輕就以楚王世子身份在朝中議論國事,頗為傲氣,對他們齊王府的幾個兄弟從來是不屑一顧而與之不和。所以面對楊羽這番好意,他並不打算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