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 作品

第61章 蒼蒼水河,嫋嫋荒途(六)(第2頁)

  五才真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索性便不再兜兜轉轉。

  老道長理了理白髮,嘴唇微動,緩緩說道,“世間之事,皆有法理,枯榮興衰,自在理中。諸位,彰武之禍,確與貧道身邊這孩子,脫不了干係。哎,我這個人啊,自私、尖酸、刻薄、護短、不講理,也不太懂得人間大勢,今天與你等打上一架,無非是心裡面圖個痛快罷了,諸位安心,那黃霧並不會對甲士們身體留下任何隱患。諸位,見諒!”

  五才真人尖尖的雙眼,此刻投出了無比慈祥的目光,他定睛瞧了瞧身側躬身站立的素冠素袍少年,見那少年微微點頭回應後,方才嘆息一聲,指著素袍少年說道,“這孩子名喚李延風,字博毅,自小便在貧道身邊長大。半年前,貧道預感破鏡在即,便獨自前往凌源山脈中閉關參悟,這水河觀上上下下加起來也不過六十人,這小子熟絡得很,貧道便將小觀一應鉅細全部交予了這孩子處理,料想應該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五才真人講到這裡,面露一絲悲苦之色,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四個月前,秋收在望,這孩子收到樊家二公子樊觀北書信一張,此為禍端之始。”

  說罷,五才真人從榻下軟席中取出一張黃紙,交給了鋸子寒李。

  諸人一見黃紙,心中有了一二。自從龍亭侯蔡倫發明造紙術後,造紙技術不斷革新,紙張的質量也越來越高,迄今,已經可以造出有別於祭祀所用的黃紙。

  平滑柔順、易於書寫、攜帶方便的黃紙,深受士人喜愛,大有取代縑帛、簡牘之勢。但也因其造價不菲,僅在皇室、世族、富人之間大規模流通,且此物不以張賣,而因其製造工藝,論斤賣之,諸如水河觀這種小道觀,無法承受這等高昂費用。

  諸人打開一看,全文為:賢道延風,素聞水河觀敬天以成其事、利民以致其道、修身以求其本,實乃彰武齊家之楷模、道教之魁首。今田家佔氣候,共迎此年豐,倉無餘地、市無餘路,一派風光。然,碩鼠成災,肆食民黍,掘倉開洞,人狗失計。江湖盛傳,李兄爐火黃白之術登峰造極,有枯木回春、溪水倒流之能,特請解黎民於水火之中,事若成,觀北必備千金以重謝。

  落款,樊觀北,加蓋私印。/

  劉懿見到這封信,心中頓時明瞭,其餘人見此信件內容,稍加思索,也明白了其中因緣。

  “貧道破鏡歸觀後,這孩子與我回憶,當時樊家二公子樊觀北的管家樊義,持書信與千金而來,涕淚交織,討要滅鼠良方,還帶了三隻碩鼠,以正視聽。”

  五才真人又重重哀嘆一聲,拍著李延風的肩膀,道,“延風終歸是道行淺薄,對此事未加求證,加之郡守樊聽南口碑甚好,便慷慨應允了下來。這孩子也是抱誠守真,用樊觀北給予的千兩黃金,置購了上好的草藥,甚至補貼了不少金銀,輔以秘法,煉了整整四車的洩靈散。若不是這孩子當日留了心思,想與我就補貼金銀一事有個交待,謊稱信件遺失,搪塞了樊義索要書信之舉。今日,我等可就真是有口難辯啦!”

  “這孩子,不愛符籙武功,不喜經法內丹,唯愛煉丹製藥。今日事端,也算命中定數啊!”五才真人重重的拍了幾下土炕上的木榻,說不上心情好壞,只是不斷搖頭哀嘆。

  “官爺、諸位大俠!事因我起,藥為我煉,與水河觀及大父毫無干係,一人做事一人當,我願伏法。”在擁擠的木屋中,李延風走到中央,聲音清朗而憨厚,眼眸清澈而堅毅。

  一名郡衛尉心中似有疑惑,發聲提問,“李延風,我有一問,你說這藥是你煉的,可有證據啊?”

  “官爺,帶藥否?”李延風上前詢問。

  “喏!”

  這名發問的郡衛尉,從懷中取出一包棕色藥粉,質地、包裝、成色與兩個時辰前破屋內樊聽南拿出的,別無二致。

  李延風接過被喚作洩靈散的粉末,未做思考,毫不猶豫,直接整包倒入口中,嚥了下去。

  寒李本想上前阻攔,但見五才真人未有動作,也就靜觀其變。

  “洩靈散有色無味,藥性剛烈,煉製困難,需參陰陽之變,將一十七味草藥,依五行之數放入鼎爐之中,過程拿捏火候甚是講究,稍有不慎,煉出的便是一堆麵粉罷了!”

  李延風簡簡單單介紹了這藥性藥理,他似乎並不擔心自己的生死。

  隨後,李延風快速從門外取來一筐草藥,繼續對眾人說道,“這解藥之法,也是簡單!只需將十七味草藥反其道而食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