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秦制國語,膠東昌邑 (第2頁)

 黑夫說的國語並非是左丘明所編撰的書,說的通俗易懂些就是普通話。他記得後世有些附庸小國,便將漢語定為國語,只有王公大臣才有資格學習。會漢語就是身份的象徵,是被貴族所壟斷的。尋常老百姓可沒機會學習漢語,只能說當地語言,而他們的語言又沒有文字相匹配。

 瞧,這就是商君書中的愚民。

 扶蘇此刻則覺得震耳發聵,呆呆的看著黑夫。也難怪皇帝會如此寵信黑夫,這倆的思想觀念竟是高度重合……

 也難怪黑夫說需要二十年,乃至更久的時間。在扶蘇看來,這將會是個無比困難的工程,恐怕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而且推行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諸多阻力。

 “那中計呢?”

 “自秦軍中抽調部分士卒,通過考核後便可為吏且至地方上任。此為軍轉吏,也能讓增加秦卒的地位。”

 “秦國本就是如此做的……”

 扶蘇在旁小聲嗶嗶。

 秦國官爵一體,殺敵立功得到爵位的秦卒,往往都能至地方擔任鄉吏。爵位越高,那麼官職也就越高。當然,前提是能通過考核。只是說有爵位傍身,更容易被選中而已。

 “子都莫急,且聽我說完。”黑夫淡然一笑,“不僅是軍轉吏,包括很多派遣至地方上任的秦吏,都要學習當地的方言,起碼做到能簡單的交流。我就準備建立所語言學宮,傳授比較特殊的語種。比如青徐、吳越、嶺南、胡人、燕代、西南夷……”

 “語言學宮?君上真敢想!”

 酈食其對黑夫這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是感到無比驚歎,只能說黑夫的確是想常人所不敢想。

 “若此計可行,便可多增派些秦吏。不再是郡縣長吏,包括鄉吏也可由秦人充任。再挑選地方豪族為屬吏,便能逐步治理地方。”

 “嗯,理想狀態是這樣。”

 不論任何國家任何時候,必然是有著蛀蟲的。縱然搞出剝皮萱草這種殘酷的刑法,依舊無法杜絕貪官。黑夫只是儘自己所能,儘量採用溫和的方式讓秦國走向正軌。

 “那下計呢?”

 “哦,還沒想好。”

 “……”

 “……”

 “那黑子還說有上中下三計?”

 “沒辦法,這麼說順口。”

 黑夫是振振有詞的狡辯著。

 真以為他是萬能的?

 能想出倆法子就算的好了!

 扶蘇雖是又好氣又好笑,卻還是默默提筆將這些都記錄下來。他足足寫了好幾萬字,皆是黑夫沿路所提政策。好比增加醫官下鄉,為貧戶看病開藥。這些未必都會被採納,卻都是他認為比較好的國策。

 在嬉鬧聲中,車駕是終於抵達至濰(wei)水。這條河算是膠東郡的分界線,看到濰水也就意味著抵達至膠東。黑夫這次相當於是作為特派大臣出使至膠東郡,所以需要當地的縣吏鄉吏出城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