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517章 長治久安

“嗚嗚嗚——”

 

正旦過後,隨著北京東站刺耳的汽笛聲響起,穿著簡陋的一家子正在錦衣衛的監督下朝著站內走去。

 

兩名少年人停下腳步,向著西邊已經看不見的北京城眺望。

 

一身布衣的男子見狀駐足,轉身走到自家兩個兒子身邊,伸出手拍了拍他們二人肩膀。

 

“父親,我們這次走了,還能再回來嗎?”

 

一名少年人詢問自家父親,而他的父親便是剛剛被釋放,如今正被遣返鄉里的前殿閣大學士王回。

 

面對兩名兒子期盼的目光,王回看了一眼北京城:“會回來的,到時候再回來,我們便不會那麼被動了。”

 

“王大人,火車進站了。”

 

兩名錦衣衛作揖提醒,王回聞言也只能帶著妻子在他們的監督下走上了火車。

 

上車之後,車廂上不少人得知他的身份,當即熱情送來食物與水,口中感激著他懲治那些貪官汙吏。

 

這一幕讓兩個孩子不由得挺起了胸膛,而王回則是禮貌的回應任何一個上前的百姓,並謝絕了所有食物和水。

 

望著眼前一幕,王回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了。

 

只要有這份名聲傍身,他不愁回不來。

 

當然,除了這份名聲,他還有其他的後手,那就是張孟存……

 

“這個張孟存怎麼回事,南直隸時辦案如此神速,現在到了浙江卻畏首畏尾。”

 

武英殿內,朱瞻壑拿著張孟存上奏的浙江杭州、紹興二府貪官汙吏名錄奏疏,心裡生出了許多不滿。

 

他轉頭看向自家父親,卻見他老神在在,並不在意這件事。

 

“父親,這張孟存沒了王回指揮,果然又變回了此前那副模樣。”

 

“不出奇。”朱高煦淡定回應,同時翻閱手中的西南戰事奏疏,滿意點頭。

 

沐春、王瑄、傅讓等人趁著冬季孟養等地氣溫略微降低出兵,大部分土司已經被清剿完畢,被殺者上萬,被俘者數萬,可見孟養等地土司實力。

 

不過即便如此,面對明軍的迅猛攻勢,這些土司還是隻有被改土歸流這一個下場。

 

由於進程太過順利,沐春與王瑄決定由王瑄鎮守孟養,沐春與傅讓率兵前往孟墾和木邦改土歸流。

 

只要把高原地區全部拿下,屆時修好道路,那拿下大金沙江平原就輕而易舉了。

 

面對三人的謀劃,朱高煦硃批:“甚好,勿忘齊民編戶,上呈雲南行都司黃冊及魚鱗圖冊。”

 

硃批結束,朱高煦這才將目光投向朱瞻壑。

 

“類似王回這種膽大心細且有名聲傍身的人甚少,放他回去算是給他個教訓,朝廷現在的國庫還能撐三年,三年後再復起他,屆時他也不過才四十三歲。”

 

“這人用好,大明朝才更容易昌盛。”

 

朱高煦說完,朱瞻壑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而後詢問道:

 

“父親此前說,朝廷是從百姓身上收稅,而百姓若是無錢則無法交稅,只能低價賤賣作物來換銀錢交稅,故此朝廷要把得到的稅收都發給百姓,讓百姓手裡有錢才行。”

 

“如此做法,其實與中學政治所教導的二次分配是一個道理,不過若是這個道理能長長久久,那豈不是說朝廷和百姓能一直平衡下去?”

 

朱瞻壑討論起了二次分配的問題,二次分配本質上是在初次分配的結果上各收入主體之間通過各種渠道實現現金或實物轉移的一種收入再次分配過程,也是朝廷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

 

大明早在朱高煦推行新政,均分土地的時候就已經重新分配過一次,而如今則是回收貪官汙吏和海外金銀聚集在朝廷手中,再通過大工程分配下去。

 

大基建是如今大明朝二次分配錢糧的手段,這也確實讓北方百姓就此富裕起來。

 

凡是鐵路建設的地方,百姓基本不會憂愁工作問題,完全可以趁農閒工作,農忙種地。

 

通過大基建,大明朝在過去九年時間裡將八千餘萬貫的財富發放給了百姓。

 

當然,這其中也有貪官汙吏攔吃卡要,但癸卯案無疑將他們攔吃卡要的那部分連本帶利的給回收了。

 

現在的顏李案本質上來說也是資源回收再次分配的一個過程,社會財富在一些小國還能以金字塔的結構存在,但在大明朝卻是以釘子的結構存在。

 

千分之一的人佔據社會大部分財富,這看似不多,但放在人口數量上就很多了。

 

以大明現在的情況來看,就是十萬人掌握了社會上大部分財富。

 

現在他們掌握的財富還達不到九成的程度,那是因為朱高煦不斷在回收分配。

 

本質上就是抄富人的家,用富人的錢來創造工作崗位給窮人,讓窮人得到工作和賺錢的機會。

 

這手段比收富人的稅發給窮人要更殘酷,但卻很實用。

 

什麼樣的時代背景用什麼樣的手段,大明朝的背景雖然因為朱高煦的佈置而比原歷史上要開明、更靠近近代,但他畢竟是封建統治的背景。

 

這種背景下,掌握權力的官吏必然是掌握財富的一群人。

 

那他們動刀不僅能解決吏治腐敗問題,還能充實國庫來幫助朝廷扶持百姓,而百姓也會樂見這些貪官汙吏被抄家流放。

 

“顏李案涉案的官吏數量和牽連的親眷數量達到多少了?”

 

朱高煦開口詢問,亦失哈本想動手,但朱瞻壑卻先一步找出刑部的文冊翻閱道:

 

“貪官三千四百五十七人,吏員四萬二千四百五十四人,牽連親眷五十七萬六千九百五十四人。”

 

父母兄弟、妻舅岳父,這是牽連的標準,總的來說就是貪官汙吏夫妻雙方的三服。

 

四萬五千多人,牽連出五十七萬人,這個數量已經不少,並且主要以江南為主。

 

遷徙這些人能解決江南的人口壓力,還能充實地方。

 

想到這裡,朱高煦不假思索道:“貪官汙吏夫妻子嗣發配漠北,其餘發配大寧。”

 

“是!”聽到朱高煦的話,朱瞻壑果斷應下。

 

他去過大寧和漠北,很清楚這五十幾萬人如果發配大寧和漠北,能給大寧和漠北帶來多大的變化。

 

別的不說,當下漠北那麼多資源,但只有十幾萬蒙古人和漢人開採。

 

如果發配十幾萬人過去,那當地的資源開採速度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