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59章 解決民生


 “駕!駕!”

 七月的尾巴,即便是早秋,可北京一帶依舊略微能感受到幾絲冷意。

 由於朱瞻壑過幾日便要南下,因此這次圍獵的地方並沒有選擇很遠,而是選在了古北口南邊的丘陵之中。

 這塊土地在後世被修成了水庫,而在這個時代則是丘陵與水澤共存的一塊地域。

 近萬上直兵馬將方圓十數里包圍起來,朱棣與朱高煦、朱高熾、朱高燧父子爺孫幾人則是各領一千騎兵,指揮軍隊驅趕獵物,最後由他們射殺。

 正因如此,歷代皇帝很少吹噓自己在圍獵中的武力,畢竟這不作數,並不是真正的遊獵,除了某個兔子殺手。

 “砰!!”

 “兒臣慚愧……”朱高熾氣喘吁吁的說著,朱高燧則是略微氣喘,但不至於像朱高熾那麼恐怖,如風箱般。

 朱高煦要把煤炭價格降低下來,夏原吉等人卻皺眉道:

 “國朝採煤,每個工人最多每天採出價值二百文的煤礦,工價近一百三十文。”

 坐在春和殿內,朱高煦看著市舶司上註明的東洲貿易量,不免咋舌幾分。

 “這樣大的利潤,臣建議將東洲城設為東洲府,派遣知府及兵馬司前往。”

 朱高煦抖動馬韁,策馬跟上了朱棣的腳步,把吃癟的朱瞻壑甩在身後。

 “鐵料、水泥、煤炭和土化肥的產量都得到了提升,不過這其中除了煤炭的增長速度令我滿意外,其它的增長速度卻令我不是那麼滿意。”

 “這些樹木長得好,如果從燕山到太行山,乃至河套的陰山都長出這樣的樹木,那河北之地也就不會遭遇沙塵暴了。”

 “我們要做的,是讓天下百姓富裕起來,所以推動工業是必須要走的道路。”

 “就拿煤炭來說,過去一年,朝廷煤炭產出雖然增加,可能走進百姓家的並不多,大量煤炭生產出來後,都囤積在煤場,無法消化。”

 “走,我們三代人繼續往裡面走,看看能不能獵到熊和老虎。”

 超高的死亡率,讓戶部暫停了對北洲遷徙百姓的想法,刑部倒是樂意將人發配到北洲。

 “若是煤炭降到每百斤三十文,那各地煤礦場便會入不敷出,需要朝廷撥發錢糧才能維持。”

 如果沒有心思吞併,那則是可以依託這些國家防備日後南亞出現什麼強國。

 “這筆買賣朝廷怎麼算都不會虧本,低價煤炭一旦出現,配合火車,那能極大解決大明城鎮人口的柴火問題。”

 夏原吉抱著懷疑的態度質問,朱高煦卻輕笑: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一臺抽水機不過幾百貫,但它卻能用許多年。”

 “不一定。”朱高煦搖搖頭道:“砍伐樹木,說到底還是貧窮所致,這些年河北的樹木之所以長得那麼好,除了禁令,主要就是朝廷扶持,而且砍伐樹木遭懲罰後,很難找到工作所致。”

 “就拿一個礦坑來說,二十名礦工,起碼需要十個人抽水,能工作的只有十個人。”

 至於朱瞻坺則是年紀太小,只有七歲的他,今日在朱高熾走後不久也跟著返回營地了。

 “籲……”

 “整個江南的情況你們瞭解,起碼有三成百姓缺乏柴火,也就是說幾近一千五百萬。”

 “臣以為,必須要等西北鐵路連接各地煤礦場,再一點點的增加產量。”

 一畝地差距不算大,可七畝地的差距就很大了。

 “穩紮穩打是對的,可兩京鐵路一旦修通,江南急需的便是煤炭。”

 朱高煦這話倒不是開玩笑,在歷史上南洋各國正常發展一百多年後,依舊被裝備火繩槍的數千歐洲各國殖民隊伍打得抱頭鼠竄,期間雖然也有國家能夠反抗,但大部分都被直接統治。

 朱瞻基見狀,對身旁人眼神示意,漢王府的護衛立馬調轉馬頭,派出近百人護送朱高熾返回營地。

 正因如此,他也想讓朱高熾多陪陪朱棣,說不定這就是父子二人最後的見面了。

 過去兩年朝廷流放了近三萬人前往北洲,但抵達並活下來的只有不到兩萬人。

 時間進入八月,朱瞻壑帶著沐氏南下返回南京,朱高熾他們則是繼續在北京居住,因為朱高煦看出朱棣有些捨不得他們,況且朱高熾的身體似乎因為無人壓制而越來越差。

 事實證明,這條路確實不錯,至少在過去十六年時間裡,北方的工人數量從洪武年間的十二萬驟增至如今的四十四萬,比南方多出近十萬人。

 “我爹既然那麼能打,為何不帶兵自己去打,我觀古代御駕親征的君王也不少,我爺爺也是如此,我爹為何不能。”

 在氣溫驟降,糧食減產的這個時代,光靠小農經濟,北方百姓是可不能比南方百姓富裕的,雙方差距反而會不斷拉大。

 即便這知府日後帶著南國百姓造反,但大明只要能獲得足夠多的利潤,就絕對不可能放棄南國這個聚寶盆。

 “你們倆騎射不行,用這馬槍算你們佔到便宜了。”


 經他手被射殺的野豬多是成年,身上有樹脂和泥土覆蓋,正常來說,力道稍弱的箭矢肯定無法射穿,但朱高煦手中的弓箭卻能一箭洞穿野豬肉身,並且還去勢不減,沒入土中直至箭羽,威力可見一斑。

 “我就是好奇問問……”朱瞻壑有些尷尬的揉了揉鼻子,接著笑道:

 黑熊的熊掌,以及黃羊、野雞、水鳥等野味和許多野菜被端上桌。

 朱高煦一邊在山林道路之中騎著赤驩慢悠悠走動,一邊與身旁的亦失哈解釋著。

 “按照你們所說,派遣官員前往吧,不過你們現在有人選了嗎?”

 這群曾經動不動就之乎者也的文官,如今成為了他們平日裡最瞧不上的武夫,並且俘虜了大量土著。

 當下煤礦工人數量很多,但有一半都負責抽水,生產力被嚴重耽擱。

 “那……那……兒臣告退……”

 如果這批礦工能被釋放出來挖礦,將抽水的任務交給抽水機,那各地煤礦場也就減少了人力浪費的情況。

 “西北缺物資,東南缺銀錢,唯有東北與西南和中原腹地還算均勻。”

 南國治理的越好,開採的金銀越多,大明就越不會放棄這裡。

 “殿下說過,為將者,敢戰能戰不言戰,打來打去,死的都是百姓的兒子,除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