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47章 瘈狗噬人


 第447章 瘈狗噬人

 “為大明賀!”

 “為大明賀……”

 臘月十五,隨著長安門上的喝彩聲響起,下東洋艦隊在長安門內外就位入宴。

 儘管這樣的宴席已經舉行了無數次,可對朱高煦來說,每一次都是不一樣的感覺,而這次的感覺更是厚重無比。

 陳瑄的返回,代表大明率先一步征服了太平洋航道,只有這樣的壯舉,才能讓太平洋冠以大明洋的稱呼。

 儘管在朱高煦的預期裡,陳瑄他們應該走南赤道暖流,然後再走東澳大利亞暖流,在澳大利亞停靠一段時間,但既然能確定北赤道暖流也十分安全,那就沒有必要執拗南赤道暖流。

 現在的大明沒有力量開拓澳大利亞,唐朝和元朝的例子就在眼前,唯有一點點實控過去,才能保證這塊土地能被漢人長期佔據,成為漢家自古以來。

 朱高煦不用著急,他還有幾十年時間,可以一點點的慢慢來。

 想到這裡,他站起身來,對金臺上的朱棣作揖:

 “父親,兒臣祝賀父親證實“渾天說”。”

 群臣見狀,仍然想要爭取,但卻在朱高煦和朱棣的目光中無奈落座。

 朱棣對朝臣提出南直隸設三司觸動很大,一旦有了三司就等同南直隸和京城之間多了一個衙門,這是朱棣不容許的情況。

 兩父子下了步輿,走入乾清宮內,感受到殿內的暖意後,朱棣才開口道:

 一個小插曲結束,國宴也繼續起了流程。

 雖然這套兩京制沒有真正實行,但十一年時間已經不久,用作藉口也不會被詬病。

 說實話,如果不是江南體量太大,必須要留著南京來控制江南直隸州、府城池,朱棣都不準備保留南京這個編制。

 朱棣搬出了朱元璋,這下御史們無話可說了。

 他這麼想有他的考量,隨著江東與江西兩派遭受打擊,江南式微是誰都能看出來的。

 “明年我先帶六部左侍郎和各衙門半數班子前往北京,你繼續留守南京,等北京步入正軌,你再北上。”

 中樞和地方的爭鬥從秦朝開始就已經存在,只有十幾個直隸州府的南直隸,才是一個合格的錢袋子。

 “朝廷當下的敵人在北方,偏居江南,不是長久之事,況且我爹也說過,江南地薄,當另擇國都。”

 “我爹還在世時,便派我大哥懿文太子前往北方考察洛陽與長安,只是因為我大哥福薄而終。”

 “陛下,此事是否需要再考慮一下……”

 自解縉案後,江南能對皇權形成的阻力越來越小,有南直隸和江西作為前車之鑑,浙西派也知道什麼該說,什麼該做。

 老朱之所以把南直隸拆成十幾個直隸州府,為的就是方便控制南直隸,要是真的設一個三司來管轄,那以後這地方一定會團結起來和朝廷爭鋒相對。

 不過這個的存活前提是浙江胥吏必須更替,不然以這群蟲豸治理浙江,朝廷永遠無法真正將浙江治理好。

 “朝廷前往北京遙遠,那南京四周直隸州也不好管轄,不若設三司如何?”

 朱高煦說出自己的看法,朱棣聞言皺眉:“你還要遷回來?”

 幾名御史說的頭頭是道,朱棣卻聽得十分頭疼。

 “故此,我決意明年開始遷都事宜,同時效仿我父親,行兩京制……”

 群臣之中,幾名御史起身作揖詢問,同時引經據典道:

 “兩漢隋唐雖然有五都之稱,但五都主要是大城池,而非京畿,也非直隸。”

 “臣等恭賀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今日是一個好日子,下東洋返回,代表著朝廷與東洲航道自此通暢。”

 因此,只要浙西派老實接受新政,那朱高煦還可以准許他們存活下去。

 朱棣終止了這個話題,將明年遷都定為主調。

 “唐有東都西都,無非因為關中無法養活百姓,所以才需要時常出巡東都,可國朝南京富饒,反倒是北京才貧瘠,遷都於理不合啊……”

 “南京不能裁撤,日後等北方稍定,朝廷的重心必然還得回到江南來,畢竟朝廷日後的方向以南方為主。”

 “除此之外,廣西改土歸流也在如火如荼進行,江西新政推行漸入佳境……”

 朱元璋在洪武元年便將開封設為大明北京,將應天府設為南京,只不過由於後來朱元璋漸漸心向洛陽和長安,遂在洪武十一年撤銷了開封北京的封號。

 坐在金臺上,朱棣舉杯回應了群臣,末了才道:

 一時間,廟堂之上的嘈雜聲減輕了不少,而朱高煦也在考慮是否要放過浙西派。

 新政派一家獨大,這不利於日後朱高煦控制廟堂。

 直到黃昏暮鼓作響,國宴才緩緩散去,而朱棣與朱高煦也乘坐步輿返回了乾清宮。

 “這群老蠻子還想讓南直隸設三司,還真是賊心不死……”

 見朱高煦主動開口,群臣

紛紛對朱棣拍起了馬屁。

 突然有人開口建議,朱棣與朱高煦一聽立馬黑線。

 “況且,五都距離不過千餘里,而國朝南京到北京卻足足有近二千里。”

 “南直隸州府一樣歸屬京城直轄,此事不容再議!”

 作為後起之秀的新政派得益於北卷和中卷的題目簡單而大量擠進廟堂,這放在眼下來看不是什麼大事,但放在十幾年後就不行了。

 “新朝開始後,我便選北平為北京,而今北京已經徹底完工,北京城足以容納數十萬百姓及官員。”

 朱棣藉口朱元璋來施行兩京制度,而這也是有跡可循的。

 “不是遷都回來,而是皇帝應該時常巡視南京,尤其是在火車運行後。”

 朱高煦解釋道:“屆時兩京鐵路竣工,來往兩京也不過三五天時間,而且火車平穩,除了中間經過黃河、長江需要換乘船隻,火車上也可以處理政務。”

 “屆時南方為重便來南京,北方與西北為重就前往北京,兩不耽誤。”

 在朱高煦看來,大明日後的疆域必然會很大,兩京制算是基礎,如果大明日後對西域開拓,或者西北遭遇戰事,那等鐵路修到西安後,說不定西安也要被封為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