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23章 人君姿態


 “這些樹皮,你們試過哪種是朝廷需要的嗎?”

 “回殿下,還沒有嘗試過。”

 正月二十四日,在朱棣北上、鄭和南下的背景下,朱高煦也總算得到了他所需的大部分美洲作物種子。

 擺在春和殿內的箱子大大小小有十餘箱,其中擺放著玉米、馬鈴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馬豆、菠蘿、番荔枝、石榴、油梨、腰果、西洋參、木瓜等各種蔬菜水果的種子和果實。

 其中不少果實還有泥土沾染,顯然是因為種子儲存時間不夠,只能在船上的大缸進行埋土種植來保持生長,從而才堅持到了大明。

 “種子和果實都沒問題,最主要的還是查出哪種樹皮管用。”

 朱高煦放下一塊樹皮,他並不認識金雞納樹,所以只能靠人為實驗才能分辨出來。

 站在他身旁的先遣隊百戶官曹義僅有二十歲,這次是他第一次下西洋,但他卻成功的帶回了絕大部分作物。

 “王千戶與當地土人溝通,當地土人將他們認為有用的樹皮都剝給了我們,返航船艙內有三百箱各類樹皮,但具體哪種管用便不清楚了。”

 曹義解釋著,朱高煦也頷首收回目光,側目看向了身側持著笏板的數十名大臣。

 六部尚書、六部侍郎,還有都察院、六軍都督府等各級官員,足有三十餘人。

 此刻的他們站在自己身後,好奇的打量著箱子內的作物。

 朱高煦走到第一箱面前,從中將剛剛從土中取出的一串果實為眾人展示,同時介紹道:

 “這是土豆,在東洲之地畝產二百斤左右,並不算多,但它不與五穀爭地,對土地的要求不高,但最好是沙壤土比較好。”

 朱高煦對群臣展示,而他手中的土豆並不似後世人所認知的模樣。

 後世的土豆只要清理了泥土,那基本都比較飽滿,而朱高煦手中的土豆卻長得十分磕磣,不僅莖塊小,形狀還十分不規整。

 正因為如此,土豆在歐洲的傳播並不順暢。

 由於土豆一切開就會氧化變黑,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土豆都只是作為觀賞植物或者動物飼料來小範圍種植,甚至有人覺得它變黑後會攜帶毒素。

 如果不是當時的監獄食物不足,一些犯人被迫食了土豆,那土豆興許會一直作為觀賞品存續下去。

 至於土豆的傳播,也離不開十七世紀小冰河期全球糧食減產的背景。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小冰河期的背景下,全球不少地區都發生了嚴重的饑荒,而土豆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真正進入百姓的餐桌,成為了一般平民的主食。

 朱高煦向眾人展示了一圈,同時對站在人群之中的一名工部官員開口道:“農業司的侍郎上前來。”

 “臣農業司王本道,參見殿下。”農業司王本道連忙上前作揖,朱高煦則是對他介紹起了土豆的一些事情。

 “你是太學農業畢業的,我說的東西你應該瞭解。”

 “土豆所屬的塊莖類食物具有特殊繁育方式,那就是無性繁殖。”

 “沒有吃完的土豆隨手一扔,過上一段時間就能發芽生根,結出了新的土豆。”

 “因此論種植的方法,較為簡單的就是在播種前,將土豆放置在通風良好且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催芽,待土豆芽長到指甲蓋長時,進行曬種處理。”

 “曬種結束後,將土豆切成三至四塊,每塊上必須有芽眼,然後放入土中種植。”

 “種植過程是在準備好的土壤中挖小坑,將土豆塊有芽的部分朝上栽種,注意保持適當的間距,並在土豆周圍放置農家肥。”

 “播種後,覆蓋一層土壤,並保持土壤微溼,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但不過溼,避免積水。”

 “在土豆苗長到一定高度後,可以使用竹條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

 “如此種植大約三個月,土豆即可成熟收穫,屆時可以通過扒開土層檢查土豆的大小和成熟度。”

 “不過這土豆也容易患上真菌類的疾病,這種真菌在溫暖潮溼的環境當中發育,依靠風力攜帶孢子繁殖。”

 “因此,一旦這種真菌開始傳播,那極其容易導致大範圍饑荒的發生,農業司需要多加註意。”

 說到歐洲的土豆,一定繞不開的是歷史上的愛爾蘭大饑荒,因此朱高煦自然不會忘記交代。

 農業司王本道不斷拿毛筆在自己的笏板上記錄,群臣則是對土豆這種畝產不過二百斤,長相還不好看的作物不是很上心。

 朱高煦並不在意他們的看法,而是繼續拿起下一類作物進行介紹。

 “這個是玉米,產量在一百二三十斤左右,和土豆一樣不佔五穀地。”

 他介紹的玉米不同後世的碩大飽滿,而是隻有少年人拳頭大小,上面的玉米粒也不過百來粒罷了,不足後世的十分之一。

 “玉米和土豆需要注意的事情不同,稍許我親自寫了交給你去實驗。”

 “這玉米可以燒著吃,

也可以剝下來翻炒、煮熟,剝下玉米粒後可以曬乾作為柴火來燒,很是易燃。”

 土豆與玉米的產量並不高,群臣看著朱高煦的介紹,都有些興致缺缺的感覺。

 朱高煦也注意到了,因此他拿起了最後其貌不揚的番薯。

 他親自用手清理了上面的泥土後,這才開口道:“這是番薯,雖然其貌不揚,但經過脫毒處理,它的產量可以達到八百到一千斤……”

 “八百到一千?!”聽到朱高煦的話,眾人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不過不等他們激動,朱高煦就打擊道:“雖然產量高,但它含水比較多,實際用來填飽肚子的話,也就和二百四五十斤稻米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