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98章 審時度勢


 “叮鈴鈴……”

 四月,當牛鈴開始作響,貴州遵義城的城門緩緩打開,許多百姓身著粗布麻衣開始走出城門,前往自家的耕地勞作。

 半個多月的時間,皇后徐氏崩逝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遵義府,而整個遵義城內的官吏也大多穿著素服辦公。

 對於他們的穿著改變,許多百姓十分好奇的詢問。

 也是經過詢問後,他們才知道當今皇后去世的消息。

 唏噓之餘,即便是這遵義偏遠之地,也有百姓自發的在遵義城邊的湘江旁點香祭奠這位他們才熟悉不過一年的“仁孝皇后”殿下。

 “大行皇后一走,不知道京中會不會出現什麼變動……”

 湘江邊,效仿少民祭奠舉動後的遵義知府徐碩不由發出唏噓。

 站在他的身旁,身為知府同知的趙軌則是站在這江邊涼亭內,觀望江岸祭奠的少民百姓們。

 “得民心者得天下,遵義府的民心,全賴朝廷的政策傾斜。”

 “百姓們不是傻子,他們能看到我們為他們做的事情。”

 “我們做得好,他們得了利,自然會對朝廷感恩戴德,這便是他們會如此祭奠大行皇后的原因吧。”

 趙軌的話讓徐碩點頭,畢竟自他們去年就任以來,他們確實幹了不少事情。

 均分田地,發放開荒糧,修建橋樑、道路……

 前者是發放生產資料和口糧,後者是以工代賑發放銅錢。

 在這樣的政策傾斜下,遵義府的百姓生活是以肉眼可見的變好。

 便是當下徐碩他們所處的這種草棚小涼亭,這種東西似乎看似不起眼,可這種草棚小涼亭他們一口氣修建了四百餘座,幾乎涵蓋了整個遵義城外的平原上。

 不管是太陽毒辣還是突然下雨,這些草棚都能成為遵義務農百姓遮風避雨的地方。

 除此之外,曾經的木橋被拆毀,一座座石橋與混凝土橋樑拔地而起。

 曾經三四十文的高價鹽,如今也在**井鹽大量湧入的局面下降到了每斤十五文。

 又說布匹、食油、米價、醬、醋、茶葉,原本它們的價格都比外界昂貴了近五成,而今在政策開放,以及徐碩等人招商貿易的局面下,基本都下降了許多。

 曾經三百文的一匹布,如今只需要二百三十文便能買到一匹,而朝廷給出的工價則是每日十文。

 也就是說辛苦勞作一個月,便能買一匹布外加四斤鹽,末了還能剩下十文錢。

 一個月的時間便能解決一年的衣食問題,這換做遵義百姓在楊氏土司治下的時候,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當然,以工放錢這個政策能否持續,得看朝廷對貴州的政策傾斜能持續到什麼時候。

 一旦朝廷停下了對貴州的扶持,那即便徐碩他們再有能力,也沒辦法將現狀維持下去。

 “今年朝廷從南京給貴州調撥了五十萬貫,聽說秋後才會運抵貴陽,你覺得我們能分到多少?”

 趙軌詢問徐碩,徐碩聽到他的詢問後,略微思考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貴州十六府七十二縣,我們的條件和環境僅次於黔東的思州、思南、銅仁,以及三司所在的貴陽府,而這筆錢是按照先貧後富來發放。”

 “我估計發到我們手上,頂多只有不到一萬貫。”

 “不過也不錯了,我準備這次一口氣把官道從桐梓縣修建到東溪鎮。”

 “一旦遵義向**的這最後八十多里官道修建完畢,那不管是**向貴州運送物資,還是外面商賈運送貨物進入貴州,那都會將我們遵義視為第一選項。”

 “不過其中也有難度,那就是擴寬這條官道,需要的火藥和水泥恐怕不在少數。”

 “以我們那不足三百噸的年產是絕對應付不過來的,但貴州各府資源貧瘠,不可能支援我們,因此只有請布政司向**布政司求援了。”

 徐碩說的輕輕鬆鬆,可這話在趙軌聽來卻難如登天。

 當然,他並不是覺得徐碩做不到,而是覺得自己做不到。

 趙軌不同於徐碩,徐碩有吉林城出身的這層背景,而他只有一個山東普通農村的背景。

 旁人瞧見徐碩的履歷,都會下意識好奇他是否與朝中哪些勳貴有關係,而瞧見自己的履歷,便只會留下一句客套的讚許,隨後便會將他的履歷放置一旁,興許幾日都不會再拿起來翻看。

 這樣天差地別的待遇,趙軌心知肚明之餘,也覺得十分難受,但卻不表現出來。

 在他看來,只要能抓住徐碩,那他興許還能努力向上爬一爬,說不定能爬到正四品的官職,那樣他便真的是光宗耀祖了。

 至於更往上,他沒想過,也不敢想,因為那不是他這種沒有背景的人能爬上去的。

 “按照去年的產出來看,興修水利過後,我們府的畝產還是能達到畝產一石三四鬥實糧。”

 “去年開荒開墾了七萬多畝耕地,這樣繼續堅持兩年,永樂十一年開始交稅的時候,我們府起碼能交六

萬石田賦。”

 “你覺得,貴州十六府能超過我們的,除了思南府、貴陽府和思州府外,還有誰?”

 徐碩並不知道趙軌的心理活動,他只是在盤算自己三年後的考核成績。

 趙軌聞言略微思考便搖了搖頭:“除了這三者便應該沒有了,不過這三者主要是佔了田、宋土司耕耘數百年的好處,比起建設是比不過我們的,最後的結果很難說。”

 “具體的,還是得看看到時候朝廷對貴州的田賦定額是多少,我估計不會超過一百萬石。”

 “嗯”徐碩點頭:“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貴州的田賦定額肯定會越來越高,畢竟……”

 徐碩抬了抬下巴,示意趙軌向外看去。

 趙軌順著徐碩所指的方向看去,便見到了一群一邊聊天,一邊往田間走去的務農者。

 雖然都是粗布麻衣,但他們的穿著打扮還是與遵義府百姓略有不同,而他們便是朝廷在過去一年中給遵義府遷來的移民。

 湖廣與江西各自被強行遷徙十萬入貴州,僅遵義府便得到了兩萬移民,徐碩還給他們均分了六萬畝耕地。

 由於有口糧和耕地產出,所以他們大多都會在農忙春種結束後開始成群去開墾荒地,去年遵義府開墾的七萬畝耕地中,便有近四萬是他們開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