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67章 明屬榜噶喇海


 “嗚嗚——”

 七月下旬,在東北季風不斷吹入海灣的時候,察地港內的主幹道左右林立甲冑鮮明的孟加拉國兵卒。

 他們緊張的握著手中長槍,死死注視著那從北方街道走來的一支騎兵隊伍、

 他們的馬蹄聲和突厥化的裝扮讓孟加拉國的軍隊緊張萬分,緊張嚥了咽口水。

 在那悠揚的號角聲中,這隊近百人的騎兵隊伍拱衛著一名穿著清真長袍的貴族走出了街道,來到了察地港的廣場上,也見到了不遠處的臨時行宮建築。

 自德里蘇丹國建立後,印度北部的許多地方和國家都開始漸漸地清真化,不管是建築還是服飾都開始向中東靠攏。

 即便德里蘇丹國分裂後,這些風俗習慣也沒能改正過來,因為二百年的時間足夠讓一個民族徹底喪失自己的文化。

 在廣場上孟加拉國兵卒的注視下,這隊帶著些突厥化的清真風格騎兵隊伍來到了孟加拉國的臨時王宮面前。

 若是以往,即便面對孟加拉國的這數千孟加拉國軍隊,他們也能保持著優越感和自豪感,可如今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孟加拉國,還有那傳說中極為強大的“震旦國”。

 對於中原王朝,印度諸國一樣知之甚少,哪怕是曾經的德里蘇丹國,也只知道將中原地區的國家稱為震旦。

 隨著他們坐下,靄牙思丁也將目光投向了鄭和。

 鄭和端坐開口,並不把左來四放在眼裡。

 鄭和的話咄咄逼人,這並非出自他的本意,全因下西洋前朱高煦的交代。

 “無他,只是想請貴使移步看看煙花罷了。”

 “我天軍兩萬,艦船數百就在海港外,若是貴使覺得我還不夠有誠意,那我想請貴使移步高臺,讓貴使看看我天朝的誠意。”

 “震旦未免太瞧不起我們了吧?!”

 左來四無奈,只能在明軍虎視眈眈的目光下,命令周圍護衛帶著自己移步。

 不多時,待六人走上高塔,整個察地港全貌也幾乎被他們一覽無餘的盡收眼底。

 對於靄牙思丁來說,擁有近百萬人口,軍隊倍數與己方的章普爾國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可是對於鄭和來說,章普爾國如果不聽話,那他不介意讓陳瑄帶著大軍去北邊活動活動,反正有水路可以直抵章普爾國內部。

 這一幕讓坐在王位的靄牙思丁嚇了一跳,左來四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靄牙思丁才找到了鄭和,而鄭和也才有機會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中。

 不過雖然他們不瞭解大明,但卻因為貿易的緣故見過不少中國人,所以當近千名中國面孔的明軍列隊在孟加拉國王宮外時,作為來使的章普爾國使臣也十分緊張。

 “你們要幹什麼?!”

 由於帖木兒入侵導致印度北部地區陷入了一段混亂時期,而章普爾的總督沙爾吉也宣佈獨立並自稱第一任“章普爾國蘇丹”。

 那座高塔是察地港內最高的建築,足有四丈之高,而在鄭和的領路下,靄牙思丁和左來四二人分別來到了塔下。

 鄭和說著,並示意靄牙思丁先走。

 左來四見狀,也知道鄭和是真的想讓他看些東西,心裡雖然將鄭和罵了千百遍,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走上了高塔。

 靄牙思丁倒是沒有那麼多擔心,畢竟這是他的國家,如果他出了事情,即便鄭和有滅亡孟加拉國的實力,卻也無法讓海上的明軍突然趕到這裡來救他。

 這些日子,他已經將章普爾國的情況告訴了鄭和,鄭和也對章普爾國知根知底。

 大明需要再三次下西洋的過程中建立足夠的威懾力,那就不能光靠艦船威懾,而是得拿出足夠讓小西洋諸國畏懼的戰績才行。

 他說著章普爾地區的語言,不過對於大明的文武官員來說,一切外國都是音譯,因此他口中的章普爾國就成了“沼納樸兒國”,薩拉斯則是被音譯成了“左來四”。

 獨立過後的章普爾將目光放到了孟加拉國身上,雙方几次作戰,均以孟加拉國的戰敗而告終。

 他們來到了臨時王宮的宮殿,並見到了坐在王位上的靄牙思丁,以及右側端坐的一堆中國人。

 說起來,章普爾國之所以能立國,主要還得感謝帖木兒帝國的入侵。

 在孟加拉國兵卒的引路下,他們走入了王宮之中,並在穿過長長的長廊過後進入了一座拱門內。

 鄭和說話間,數百明軍已經行動起來,將左來四和他周圍百餘名下馬騎兵圍得水洩不通。

 “榜噶喇國已經奉我天朝為朝,自願為臣屬。”

 明明是在孟加拉國的地盤,可章普爾國的來使卻忽視了靄牙思丁,直接走到鄭和等人的面前緩緩行了一禮:

 “章普爾國使臣薩拉斯代表我國蘇丹,向來自震旦的諸位問好。”

 正因如此,陳瑄才會一直想著搞點事情出來。

 他們硬著頭皮跟著鄭和走出了宮殿,向著宮殿外的一處高塔走去。

 三人與三人的翻譯

走上高塔,護衛們則是小心翼翼的跟在後方。

 “沼納樸兒與榜噶喇國先前的恩怨,我也已經讓榜噶喇國國主放下,眼下之所以召見貴使,便是希望貴使貴國之後與貴國國主好生交代,若是沼納樸兒國再興兵擾邊,我天朝兵馬只能教導教導貴國國主什麼是道理了!”

 鄭和起身向外走去,靄牙思丁見狀也起身跟上。

 因此,他們對大明的瞭解,其實與大明對他們的瞭解差不多。

 他的話經過翻譯傳到了左來四的耳中,左來四聽後有些生氣,不過一想到自己並不清楚大明的實力,只能忍下這口氣向靄牙思丁行了禮,隨後不經靄牙思丁開口就入座了左側的位置。

 “貴使和國主可以隨我上高塔,我居中,二位一前一後,避免二位顧慮。”

 明人身材高大,加上來自“異域”的甲冑,這些存在無一不加重了章普爾國使臣的心理負擔。

 左來四生氣的起身,不過見他起身,鄭和身後的明軍乾脆拔出了腰間短兵,舉起了手中火繩槍。

 “這裡是榜噶喇國的地盤,貴使到來,理應先見過國王才對。”

 正因如此,靄牙思丁不假思索的就走上了高塔,而鄭和則是緊隨其後。

 不過比較這些印度北部遍地的伊斯蘭風格建築,遠處港口上那幾乎看不到邊的硬帆才讓人感到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