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66章 調停諸國


 “叮鈴…叮鈴……”

 “嗚嗚嗚——”

 海港,作為後世世界貿易的重要門戶之一,這個時代的它並不能產生多大的價值,因為擁有海港對於一些沒有支柱性產業的國家來說只會導致國家對外來商品過於依賴。

 不過,如果是類似大明這樣的宗主國,那依賴起來似乎也沒有太大的負擔,起碼在東亞和東南亞是這樣的。

 當清晨的鐘聲和號角聲響起的時候,大古剌那嶄新的碼頭已經開始熱鬧了起來。

 海港的碼頭上,幾艘大船緩緩進入港口,纜繩揚起,水花四濺,海水泛著耀眼的光芒。

 一網一網的魚被拉拽上岸,每艘船所帶來的魚獲都有上萬斤。

 這些魚被穿著當地服飾的百姓處理,然後用昂貴的鹽炮製為鹹魚,最後掛起來晾曬。

 在碼頭的一側,由於政策的放開,以往只能穿粗布麻衣的商人也換上了絹衣。

 一個月前,他們跟隨下西洋的艦隊進入了東小西洋,並在訪問了亞齊國後北上,來到了大明的大古剌宣慰司,在這裡開始貿易一些價值不算高的貨物。

 在他們的來來往往中,大古剌碼頭變得更加熱鬧,而這一幕都被不遠處一座哨塔上的眾人看在了眼裡。

 “我說過,朝廷帶給你們的,只會是文明與知識、繁榮,你覺得呢?”

 三丈高的水泥哨塔上,當身穿白色圓領袍的鄭和轉身詢問一個穿著大明從二品武官官袍,卻一副本地人長相的人時,這人也連忙開口,並經一旁的四夷館官員翻譯道:

 “我很早便仰慕天朝,所以才會主動朝貢朝廷,如今能成為朝廷的官員,得到朝廷的庇護,是我夢寐以求的願望。”

 “如今能招待天使,得到天兵駐紮庇護,更是我夢中才敢奢望的東西。”

 “只要大古剌還存在一天,那大古剌就始終是朝廷的臣子。”

 這位口中不斷讚揚大明朝的,便是大古剌宣慰使司的宣慰使羅娑陀利。

 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勃固王國的國王。

 勃固是蒲甘王朝瓦解後建立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主要民族是孟族。

 在國家開創的早期,孟族還能向外征討,但隨著移民不斷湧入國內,加上統治者本身能力不足,因此勃固國內政局不穩,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撣族移民刺殺的事情發生。

 由於王族能力不足,因此國家宮廷政變頻繁,國內外戰事不斷。

 洪武十八年,羅娑陀利得到了百姓的擁戴,成為了勃固的新王,並派七百人征服了仙道衛,擴大了勃固的統治範圍。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北方的阿瓦、撣族、緬族帶給他的壓力越來越大,南方的許多民族亦對勃固頻頻出擊,致使羅娑陀利陷入外交困境。

 擁有數十萬人口的勃固,卻連披甲的兩千士兵都拿不出來,這讓勃固難以應對南北問題。

 正因如此,羅娑陀利才會接受大明冊封,寧願從國王降為大明大古剌宣慰使司的世襲宣慰使,也要加入大明的體系之中。

 事實證明,羅娑陀利的選擇沒有錯。

 在一個月前,當明軍抵達大古剌港口後,鄭和立馬召見了羅娑陀利,並在瞭解大古剌情況後與陳瑄商議如何幫助羅娑陀利穩定大古剌政局。

 經濟上,鄭和率領部分軍隊與當地民夫修建大古剌港,並設置大明海軍都督府治下西海衛城。

 西海衛外立城牆,內設倉庫、民居、校場,貯藏錢糧,集中貨物,以備整理轉運。

 在西海衛的護衛下,大古剌港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羅娑陀利則是可以憑藉船舶費來充實大古剌宣慰使司經濟。

 大古剌港經過鄭和他們這一個月的修建,一共有大小船舶位一百餘處,每處船舶位按照天數收費,租借停靠一天的費用是二百文。

 也就是說,這一百餘處船舶位如果停滿,將給大古剌港帶來二十貫的收入,一年下來就是七千餘貫。

 當然,這是理想中狀態,但即便無法達到,大古剌每年也能收取不少於兩千貫的船舶稅。

 對於羅娑陀利來說,這兩千貫的稅收足夠養兵四百。

 除此之外,商人們在大古剌港的貿易,也需要給大古剌宣慰使司交稅,稅率如大明一樣是十稅一。

 大古剌的特產有象牙、香料、木料等東西,自然是不缺商人前來,所以兩者相加之下,下西洋艦隊的到來,給大古剌帶來的經濟利益足有數千貫。

 這還僅僅只是經濟方面,最讓羅娑陀利高興的,還是明軍到來後的軍事穩定方面。

 當鄭和帶著部分軍隊為大古剌建設港口時,陳瑄已經帶領大隊兵馬出沒在大古剌境內,將山匪、蠻寇消滅的同時,也向各國傳遞著消息,那就是大古剌宣慰司是大明三宣六慰體系下的重要成員。

 對此,緬甸、八百大甸等宣慰司中的部落老實了許多,這讓大古剌的外部環境安定下來的同時,也讓大明西南的情況穩定了許多。

 有大古剌這個馬仔在,緬甸及麓

川、八百大甸等地一旦冒出野心家,就需要面對來自明軍的南北夾擊,這讓本就沒有太多戰略縱深的三宣六慰諸多土司不得不老實下來。

 正因如此有著諸多利益,因此鄭和才會如此扶持大古剌,而羅娑陀利也才會如此熱切的歡迎朝廷艦隊的到來。

 “朝廷的西海衛在此設立後,你可以讓治下百姓種植朝廷的稻種,每年販賣給西海衛的官兵們獲利。”

 鄭和與羅娑陀利說著西海衛設立後的補給問題,羅娑陀利連忙表示:“臣已經得到朝廷的恩寵,理應由臣負責官軍補給才對。”

 “不了,你這地方貧瘠,養不了那麼多大軍。”鄭和搖搖頭回絕,卻又怕打擊道羅娑陀利,故此安慰道:

 “朝廷要駐紮五千六百人,這五千六百人的兵馬關鍵時刻能保護勃固,也能維持航道通暢,你只需要老老實實負責陸地的治理就行,海上交給朝廷。”

 羅娑陀利心裡也十分擔心日後官軍會俘虜自己去南京,不過一想到自己所面對的局勢,他想了想還是寧願相信大明,也不相信北邊的緬族和東南邊的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