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59章 再徵漠北


 “嗶嗶——”

 當刺耳的哨聲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之上響起,廣袤無垠的草原上也出現了吹響著木哨的數百名騎兵。

 他們隨著哨聲聚攏,穿行在茫茫草原上,聽著風吹草聲,警惕的用手中望遠鏡眺望遠方。

 “給國公他們傳去消息,沒有發現來犯之敵。”

 一名千戶官指揮著麾下騎兵,很快幾名騎兵脫離隊伍向後方奔走而去。

 在他們離開後,剩餘的數百名騎兵再度分散開來,向四周進行探索。

 在他們探索之餘,那脫離隊伍往後方報信的騎兵經過半個時辰的奔走,很快在後方找尋到了一支兵卒下馬,牽馬步行的千餘人的騎兵隊伍。

 這支騎兵沿著河邊而走,旁邊的河流自哈剌溫山脈流出,寬不過丈許,但卻延綿數百里長。

 塘騎策馬經過軍隊,來到中軍的位置,朝為數不多能騎馬的那堆人群作揖:

 “稟告殿下、國公,前方二十里寥無人煙,是否繼續向前進軍?”

 塘騎回稟結束,安靜等待著面前人的回答。

 在人堆中,六十四歲鬍子花白的丘福與二十九歲的寧王朱權對視,朱權慎重道:

 “陛下給我二人軍令是探尋西麓方圓五十里,如今已經探明,無須繼續行軍。”

 見朱權這麼說,丘福搖搖頭:“雖是這樣說,但如果我軍能繼續向西探索,將方圓百里確認無敵人,陛下恐怕更為高興。”

 丘福的想法很簡單,他已經六十四歲了,可拿得出手的戰績卻沒有幾份。

 如果能在這次北征展現亮眼行為,那他恐怕會成為老當益壯的代表也說不定。

 只是面對他的期盼,朱權緊皺眉頭,先是肯定才辯解:

 “話是這樣說,但從鶴城衛出發時,陛下就已經交代過,全軍慎則勝,不慎則敗,宜整肅隊伍,觀察將士動靜,廣畫籌策,以取全勝。”

 “況且我軍只有三千餘騎兵,大部分騎兵開四散搜尋探索,本部只有千餘人。”

 “眼下我軍距離前軍王義所部不下三百里,一旦發生事情,王義無法援助我們,那我們這三千餘騎恐怕難以逃脫。”

 “可……”丘福還想辯解,但見朱權不同意,他也只好忍下了這口氣,畢竟朱權再怎麼說也是寧王,而且他也是燕府派的將領,自己與東宮關係相好,不太好撕破臉皮。

 想到這些,丘福只能鬱悶看向前來傳信的兵馬:“全軍在外巡哨,不得向前。”

 “是!”聞言的塘騎作揖應下,隨後調轉馬頭,將消息傳回本部。

 有著朱權的壓制,丘福沒了輕敵冒進的機會,只能命令千餘騎兵就地紮營,在河流旁開始簡單紮營。

 由於是輕裝前行,所以他們能紮營的東西並不多,無非就是用長槍撐起帳篷,以小旗為單位入住。

 隨著時間推移,七天時間緩緩過去。

 期間也有不少韃靼部的小部落來到此地放牧,然而面對擁有望遠鏡的明軍騎兵,這些部落大多數被俘虜,少數試圖逃跑的被射殺。

 這樣的情況下,丘福自然忍不住尋找到了朱權,想讓他和自己率兵出擊,以免韃靼部得到風聲而西遷。

 不過面對丘福的建議,朱權卻搖頭道:

 “草原遼闊,牧民放牧短則七八日不回家,長則十天半個月。”

 “只要確保沒有人逃脫,那韃靼部就不會這麼快得到消息。”

 “後方的塘騎已經來報,沈國公(王義)已經率前軍走出哈剌溫山驛道,正帶著一萬七千餘騎和五萬民夫趕來,頂多明日清晨就能抵達此處紮營。”

 “如果淇國公真的想要向西探索,那等沈國公率領前軍抵達再向西如何?”

 朱權不好拒絕丘福接二連三的建議,但他也自認為二人沒有朱棣、朱高煦那種帶著幾千騎兵就能縱橫漠東的本事。

 如果真的要繼續沿河向西,那最好還是和王義匯合。

 只要他們匯合,那起碼也有兩萬騎兵可以禦敵,即便阿魯臺親率本部五萬騎兵前來交戰,他們也有把握等到後方朱棣的那三萬兵馬。

 “好吧……”

 丘福不滿的點頭,接著轉身走出簡易的大帳。

 在他走後,朱權帳內的寧王府護衛指揮使不免皺眉道:

 “這淇國公,莫不是以為他有陛下和東宮殿下的本事不成?”

 “興許呢。”朱權調侃著,但還是不忘警惕:“總之在前軍抵達前,我軍不得隨意出擊。”

 “是!”護衛指揮使領命,同時也加強了大營四周的看守。

 時間一點點過去,很快天色就從白天變為黑夜,並漸漸變得清明。

 翌日清晨,待草原上那薄薄的霧色散去,一支延綿十餘里長的隊伍也出現在了明軍先鋒大營的東邊。

 塘騎前來彙報,丘福與朱權先後來到大營外迎接,不多時便見百餘騎先一步朝這邊奔來。

 隔著數十步,二人就見到了沈國公王義、同安侯火真、安平

侯李遠、武城侯王聰、靖安侯王忠等人抵達。

 他們抵達後翻身下馬,丘福見來了燕府的那麼多人,立馬就來了底氣,主動作揖道:

 “沈國公,這幾日我軍……”

 他將這幾日明軍將前來此地遊牧部落射殺、俘虜的事情大概說了一遍,末了建議王義率前軍向西,打阿魯臺一個措手不及。

 丘福想的很好,這次北上,哪個不是為了建功立業才積極參與的。

 如果他們這兩萬多人真的擊敗了阿魯臺,那就是大功一件。

 只是丘福沒想過,並非所有將領都和他一個年紀,也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著急。

 安平侯李遠是蔚州城降將,不算徹底的燕府派將領,因此他沒有率先開口。

 倒是同為燕府出身的武城侯王聰聞言搖頭道:“淇國公說的不錯,可我軍開拔時陛下就交代過慎重勿冒進,無陛下軍令不得輕易調度兵馬,所以這件事我看還是算了吧。”

 “淇國公,還是等陛下旨意吧。”李遠見王聰開口,也跟著附和起來。

 丘福無奈看向同為燕府出身的火真和王忠,只可惜二人猶豫不決,只能將目光投向王義,畢竟他才是前軍最高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