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55章 永樂二徵


 “嗚嗚嗚……”

 三月中旬,呼聲焦躁間,江東門碼頭再次迎來了繁忙。

 站在碼頭上,代表天子的龍舟及黃羅蓋傘一個停泊船位,一個矗立岸上。

 碼頭之上充斥著馬匹上船,兵卒上船的畫面,整個碼頭足有兩萬餘將士和上千名文官。

 朱棣北征路上,一如既往的不會缺乏文臣的陪同,不管他是捨不得權力,還是想讓這群江南文臣看看北方的環境艱苦,總之對於皇帝來說,他這做法並無不妥。

 不過這樣的做法,首要保證的就是己方實力能蓋過對方,甚至能遊刃有餘的戰勝對方,不然就會像某位留學生一樣,不僅自己被俘,兵部和戶部兩位尚書,以及內閣大學士及六部侍郎大部分被一鍋端。

 如果不是留學生沒把五朝老臣,禮部尚書胡濙和戶部尚書王直帶走,那北京才真是岌岌可危,僅憑于謙一個兵部侍郎根本鎮不住場子。

 “六部尚書我留給你,我帶六部的左侍郎還有殿閣大學士去北邊就行。”

 “你留在南邊監國之餘,別忘了好好照顧你孃親。”

 黃羅蓋傘下,身穿黃色袞服的朱棣事無鉅細的交代著朱高煦,對此朱高煦也針對每一句給出回應。

 “北邊的民夫、糧草已經徵調齊全,只要您不要想著打完阿魯臺再去打馬哈木、太平他們就行。”

 “此外,兒臣覺得這一戰,您最好是能把阿魯臺直接消滅,不然以蒙古人的性格,阿魯臺只要遭受這一次重創,日後必然都躲著您走。”

 “兀良哈是沒有辦法,他們無法攜帶大量牲畜從漠東逃回漠北,但韃靼和瓦剌不一樣。”

 “一旦被您重創一次,日後您就別再想找到他們的主力了。”

 朱高煦這話是根據他對蒙古人的瞭解,以及對歷史的清楚所分析的。

 歷史上韃靼、瓦剌兩部自從分別被朱棣揍了兩頓後,韃靼每次聽到朱棣北征就立馬逃跑,瓦剌直接稱臣,成為大明北征韃靼的馬前卒。

 不過也正因為瓦剌直接稱臣,所以在朱高熾、朱瞻基即位後並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

 聯想到這些,朱高煦不免日常吐槽起了大侄子。

 在朱棣北征病逝期間,馬哈木之子的脫歡在朝貢北京回程路上將太平殺害,把禿孛羅失也在同年底被脫歡殺害。

 至此,瓦剌三大部中脫歡一家獨大。

 朱瞻基對於其它兩部也不扶持,只在名義上冊封太平之子捏烈忽襲爵為賢義王,結果脫歡直接派兵征服土爾扈特部,並忐忑等了幾個月。

 直到他發現朱瞻基根本沒管自己征服土爾扈特部的事情,他立馬意識到機會到來,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開始統一蒙古的戰爭。

 等朱瞻基死的時候,留給朱祁鎮的局面是全蒙古除阿臺汗外,其餘部落盡數臣屬瓦剌的局面。

 朱祁鎮上臺不到三年,阿臺汗被攻殺身死,全蒙古統一之下,朱瞻基成功養出了一個不亞於王保保時期的一個蒙古政權。

 就這份外部戰略佈置,朱高煦真不知道怎麼吹所謂的“仁宣之治”。

 人口沒有太大增長,百姓叛亂規模比永樂年間還要大,外部局勢糜爛一片。

 北邊養出了一個能拉出九萬兵馬的瓦剌,南邊養出一個能拉出十幾萬兵馬的麓川,海上舊港宣慰司也日漸式微,中南半島陽奉陰違,西邊哈密還被瓦剌挾持……

 一想到這些,朱高煦就覺得自己取代老大那一大家子簡直就是天命所歸。

 最起碼瓦剌和麓川別想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崛起,不能把他們滅亡也要把它們重創,留給兒孫十幾二十年太平。

 “你想什麼呢?”

 朱棣看著朱高煦不說話,一臉狐疑。

 “沒什麼,就是政務上的事情。”朱高煦回過神來,只能扯了一個謊,畢竟他總不能說出老大那一家子幹出的好事情吧。

 老大那一脈往後數,除了朱見深和朱厚照幹得不錯,朱祁鈺、朱載坖平庸外,其它人簡直就是稀碎。

 就他們乾的那些事,朱高煦生怕自己告訴朱棣後,朱棣直接高血壓被送回乾清宮和徐皇后作伴。

 “嗯……”

 看著朱高煦明明有事卻不想說,朱棣狐疑的應了一聲,隨後才看向了正在上船的文臣武將及兵馬。

 “俺這次帶著羽林三衛和肇州左右二衛北上,算上孟章所轄的肇州、吉林二衛,朱能和丘福的燕山衛和蔚州衛,以及王義的大寧衛,一共是十個衛,五萬六千人。”

 “三萬四千騎兵和兩萬兩千馬步兵,嘿嘿……”

 朱棣捋了捋自己的大鬍子,臉上的高興掩蓋不住。

 曾幾何時,他帶著二十幾萬大軍北巡時,麾下騎兵也不過才七八千。

 如今十二三年過去,自己都能輕鬆拉出三萬多騎兵了。

 如果算上西北、西南、西番的邊騎,那大明也有近七萬騎兵了。

 想到這裡,朱棣不免看向了紫金山方向,似乎在給孝陵之中的老朱彙報工作。

 “對了老二,馬政你弄得怎麼樣了?”

 朱棣回過神來,詢問了一下馬政的事情。

 雖說永樂開朝時,朱棣不放心把馬政交給朱高煦一個人管理,故此把馬政一分為二,但隨著這七年過去,朱棣對朱高煦可謂十分滿意,所以朝廷上下大小事務幾乎都交給了他處理。

 正因如此,朱棣很多事情不用過問,朱高煦就能辦的很好,甚至超出朱棣的預期。

 “眼下朝廷的太僕寺治下豢養未騸的軍馬為七萬餘匹,已經騸的軍馬約二十二萬。”

 “除此之外,還有未騸乘馬十五萬匹,已騸乘馬二十六萬匹。”

 “除了軍馬和乘馬,牧場還養有挽馬近三十萬匹,耕牛三十餘萬頭。”

 在朱高煦的彙報下,直接掌握在太僕寺和軍隊的牧群數量有近一百萬匹馬,三十餘萬頭牛。

 這個數據,是歷史上朱棣在永樂十九年才完成的功績,但由於朱高煦亂入,致使大明提前滅亡兀良哈,獲得了大批牧群,加上渤海草場充足,豆料充足,故此才得到了這樣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