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45章 永樂五年


 椰林搖曳,海浪拍岸……

 臘月的尾巴,在大明百姓已經準備迎接新年的時候,南洋某處的一座濱海城鎮也與他們一樣,準備著能收集到的各類東西,歡慶新春。

 一座中式城鎮在某處海灣東北部的陸地上屹立,雖然沒有城牆,但海灣之中那上百艘龐大戰船就好像一段海上長城,讓人無法逾越。

 岸上,婦人與小孩在準備剪紙迎接新春,男人們則是赤膊上身,各自拿著工具,熱火朝天的將城鎮的道路、碼頭、水渠等各種利民設施修葺。

 走在距離城鎮不遠處的一座小丘上,鄭和眺望著這座被朝廷賜名為呂宋的城鎮,身後跟著一個四旬左右的肥胖男子。

 “這呂宋人口雖然多,但你們的開發還是太淺薄了。”

 鄭和緩緩開口,身後那男子也汗顏道:“正使說得對,主要大家也只是把這裡當做經商之地,想著日後賺了錢就回家,所以沒有費心去開墾耕地,城中糧食也大部分都從兩廣和暹羅、占城購買。”

 “不過如今不同了,既然朝廷要在這裡開拓,那下官願意為朝廷馬前卒,一定將此地治理好。”

 敢於說親自治理呂宋的人,便也只有被朱高煦任命的呂宋鉅富許柴佬了。

 許柴佬是福建晉江金井人,早年下海在呂宋經營,後來漸漸富裕起來,便被人稱為呂宋鉅富,也被當地華僑推舉為當地華人領袖。

 鄭和下西洋的威名早就從四面八方傳來,南洋海賊王陳祖義的被俘更是讓南洋震驚。

 得知鄭和北上,許柴佬也早早聯合呂宋華僑準備了豐厚的禮物,不過他沒想到這份禮物會為自己撈到一個呂宋宣慰使的官職。

 要知道他只是一個商賈,從沒想過有一天能晉升士人。

 哪怕已經跟隨鄭和治理了兩個半月的呂宋城,可他心底還是有些不可置信。

 “各地屬國館已經傳來消息,我大概會在元宵過後率艦隊離開呂宋。”

 “不過你放心,南海衛的蔣貴會在當地駐紮,修建軍營。”

 “除此之外,我還會留下六百名工匠幫助你們建設水泥場、冶鐵場、木料場等各類工場,規劃城鎮情況。”

 “你們要做的,就是僱傭土人開墾荒地,早點做到讓呂宋自給自足。”

 鄭和說著自己走後的安排,同時又對許柴佬開口道:“呂宋百廢待舉,因此今年無法帶你北上京城述職。”

 “等我下次下西洋,呂宋如果能做到自給自足,到時候我親自來接你,帶你去京城面見陛下與太子殿下。”

 “下官感激涕零!”許柴佬聽到自己居然能見到皇帝和太子,那份心情難以言表,連忙對鄭和作揖,心裡更是想要早早把呂宋治理好。

 見他這忠心的模樣,鄭和也就放心了一些,同時安慰道:“等我返回南京後,會請朝廷調一千吏員和兩千工匠南下,你們也可以寫信給伱們的親朋好友,讓他們遷徙呂宋。”

 “遷徙之後不用擔心糧食問題,朝廷會給他們每人發二十石的開荒糧,足夠他們開荒三年。”

 “軍隊方面你不用擔心,蔣貴會幫忙訓練,三千人雖然不多,但足夠幫你橫掃呂宋本島,向南步步推進了。”

 “現在呂宋的錢糧兵馬都不用擔心,唯一欠缺的只有人口。”

 鄭和明裡暗裡都在提醒,許柴佬也心知肚明,故此作揖道:“正使放心,下官已經發動呂宋全城百姓,讓他們書信家鄉親朋南下呂宋。”

 “這樣就好。”鄭和頷首,隨後又與許柴佬聊了聊當地的一些事情,例如如何建設,如何開荒,如何築城向南北推進等等。

 在他的教導下,許柴佬也大概摸清楚了朝廷是什麼意思。

 尤其是當鄭和說朝廷不日就將海運十萬石糧食,幫助呂宋早些建設時,許柴佬更加明白了朝廷對呂宋有多在意,心裡也想好了如何牢牢抓緊這次機會。

 “噼裡啪啦——”

 時間一點點過去,很快爆竹聲就在天南地北響起。

 那鋪天蓋地的爆竹聲,好似宣告天下永樂五年的到來。

 “唱”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山呼萬歲的聲音在奉天殿上響起,百官依舊如往年大朝會一樣身穿朝服,朱高煦與朱棣則是身穿冕服。

 又是一年過去,在過去的一年中,大明主要是設立了呂宋、舊港兩個宣慰司,以及南洋大小二十二個屬國館,招撫了三十二個城邦為大明土司,加強了對西番地區的控制。

 雖然在群臣們看來,這其中大部分地方都是毫無產出的地方,但在朱高煦看來,這無疑是大明國力更上一層的表現。

 當下的大明才可以真正算是將南洋和南海地區納為了自己的後花園,馬六甲海峽以東盡數為大明所控。

 只要把海關給搞定,組建西洋民營貿易區,那大明就可以坐在馬六甲海峽慢慢收錢了。

 現在南邊已經安定下來,就等北邊和內部按部就班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將目光投

向了戶部尚書郭資。

 不止是他,可以提說朝廷大部分人的目光都在郭資身上。

 “臣戶部尚書郭資,有事啟奏!”

 “准奏!”

 如往年一樣,今年的大朝會依舊由戶部率先開口。

 “去歲,天下有戶……”

 郭資開始彙報去年戶部的統計工作,其中人口達到了七千一百二十四萬餘口,耕地則是達到了五億二千餘萬畝。

 相較於去年,人口增加八十餘萬,耕地則是一千六百餘萬畝。

 只是人口增長數量中有二十萬來自渤海、南洋兩個宣慰司的招撫,自然新增人口僅有六十萬。

 這麼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只要仔細翻看黃冊就能知道,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山東和關外,光山東和關外的新增人口就達到了二十二萬,佔據天下三成有餘。

 然而,關外和山東人口不過七百餘萬,其它諸省人口六千餘萬。

 按照這個比例,照理來說天下自然新增的人口應該在二百萬左右才對,再低也不會低於一百五十萬。

 “拖得越久,隱匿的人口就越多……”

 坐在金臺上,朱棣一邊看著手中《黃冊》,一邊判斷著情況,並時不時目光掃視朱高煦。

 待他看完,郭資也差不多說完了人口和耕地的問題,同時開始彙報賦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