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44章 呂宋宣慰司


 永樂四年五月二十七日,武定侯郭英薨逝於家中,卒年六十八歲。

 由於郭英確實戰功赫赫,加上有太子嶽祖父的這層身份,所以他依舊在死後獲贈營國公,諡號“威襄”。

 郭英的去世,彷彿宣告著一代人的落幕。

 對於他的離開,朱高煦只是有些唏噓,但郭琰卻哭的泣不成聲,為此朱高煦讓她帶朱瞻壑去侯府守靈三日,他自己也抽空去了一趟武定侯府。

 六月中旬,郭英下葬於鉅野城北的郭家塋地,武定侯爵位由其次子郭銘繼承。

 對於個人來說,郭英的走讓人難以接受,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郭英的去世卻不算什麼轟動的事情。

 稍微收拾了一下心情,朱高煦便開始繼續投入朝政之中。

 時光飛逝,南洋的楊展與鄭和搜捕圍剿陳祖義殘部,陳祖義逃亡滿者伯夷,但最後被滿者伯夷的國王維卡拉瑪瓦哈納俘虜,充當見面禮送給了鄭和。

 滿者伯夷的想法很簡單,從鄭和剿滅陳祖義開始,他們就知道大明不是他們能惹得起的,倒不如趁著陳祖義被重創,將陳祖義俘虜送給鄭和,以此保障大明不會對滿者伯夷在蘇門答臘島南部的國土動手。

 事實證明他們選對了,大明如今根本吃不下整個蘇門答臘島,因此鄭和在拿下陳祖義的地盤後,便要求滿者伯夷准許其國內馬來人可以自由來往舊港宣慰司,至於南部地盤暫時交給滿者伯夷管理,但滿者伯夷不得虐待當地百姓。

 這樣的條件,原本滿者伯夷還不能接受,但當鄭和帶著艦隊前往滿者伯夷接收陳祖義等海盜的時候,滿者伯夷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至此,南洋南邊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鄭和也將北上勃泥、蘇祿等國,並在抵達呂宋本島後招撫當地華僑,在當地設置呂宋宣慰司和南海衛、呂宋衛。

 這些事情都結束後,鄭和就可以分出艦隊去迎接各國使臣和國王,帶著他們返回南京,給第一次下西洋畫上句號。

 算算時間,他應該會在永樂五年三月抵達南京,畢竟呂宋宣慰司的建設會浪費不少時間。

 與下西洋相對比,自然就是大明進入西番的詔諭之舉了。

 七月初一,劉昭、李英、木土兵分三路,在正使侯顯的帶領下進入西番地區,詔諭各地土司出人,朝廷出糧食,共同修建三條進入青藏的驛道。

 面對甲冑俱全的數千明軍,北邊兩路的大軍都沒有遇到什麼阻礙,只有南邊的木土在鄉城、巴塘、理塘等地招撫時與當地爆發了衝突。

 事情爆發後,距離木土最近的劉昭率兵支援平叛,叛亂的西番賊寇被鎮壓,斬首兩千餘級。

 此舉極大震懾了朵甘地區的土司們,就連烏斯藏地區的土司們也得知消息,各派各自派出僧人去確認官軍進入西番的意圖。

 在得知朝廷要在西番修建驛道,擴大茶馬貿易的時候,他們確實十分高興,但當他們知道明軍要在驛道沿途建設衛所,並且還要在喇薩駐兵的時候,他們便有些不願意了。

 時間進入八月,昌都的西番貴族襲擊了明軍營地,明軍趁機炮擊昌都城,整場戰鬥下來,西番叛軍被斬殺三千餘人,昌都城連一天都沒堅持下來就被拿下。

 得知這一消息,帕木竹巴第悉(帕竹政權首領的稱號)扎巴堅贊派出僧人哈立麻前往昌都,與同為西番人的侯顯交談。

 “唏律律……”

 當馬匹的唏律聲響起,身穿帕木竹巴僧衣的一名二十歲青年僧人來到了昌都不遠處。

 他勒馬接受了明軍騎兵的檢查,並在他們的帶路下前往了昌都城。

 昌都城雖然說是一座城,但實際上就是石砌的一個石寨。

 走進其中,年輕的哈立麻立馬就看到了被砍斷枷鎖的奴隸們。

 他們衣著破爛,即便八月已經略微寒冷,可身上的衣服卻十分單薄。

 他們畢恭畢敬的朝自己行禮,可目光中卻透露著懼怕。

 不足一丈寬的道路十分擁擠,兩側的許多屋子狹小昏暗。

 不過隨著逐漸走入內城,許多土司和頭人的院子開始出現,他們的院子永遠是那麼幹淨整潔,與平民和奴隸們居住的地方差距太大。

 當然,與頭人居住差距更大的,是昌都城內的那座好似宮殿的寺廟。

 隔著老遠,哈立麻就能看到這寺廟中已經沒有了僧人,自然以為侯顯是居住進入了寺廟中。

 只是不等他想法落地,便看到明軍的兵卒帶著他走進了一處頭人的院裡。

 在那院裡,他被帶到了接待人的客廳中。

 在裡面,他看到了坐在價值不菲椅子上的侯顯。

 侯顯是典型的洮州番人長相,五官深邃,皮膚比較當地西番人白皙很多。

 在他左右還坐著三個身穿戎裝,一副漢人打扮的男人,其中一個一看就是番人,剩下兩個看上去不像。

 “粗樸寺僧人哈立麻見過天使,三位將軍。”

 哈立麻雖然年輕,但名聲早已外傳,這也是扎巴堅贊派他

來談判的原因。

 侯顯、李英能聽懂西番話,但劉昭和木土不行,因此在哈立麻開口後,門外就走進來了兩個兵卒,將哈立麻的話告訴了二人。

 侯顯坐在主位,面對哈立麻的話頷首過後才說道:“灌頂國師派你來,是準備和我們說什麼?”

 “扎巴堅贊第悉說,我們願意為朝廷修建驛道,但能否讓朝廷不要在西番駐兵。”

 哈立麻將扎巴堅贊所代表的大部分西番權貴的想法轉達給了侯顯,可李英聞言卻輕嗤道:“那我們率軍來到這裡是為了什麼?”

 李英說罷,侯顯也補充說道:“我們這次進入西番,詔諭你們的時候你們不理會,後來地方上的貴族們殺了我們的人,我們去平叛的時候,你們派人來溝通的時候,我就已經把朝廷的旨意交代了。”

 “可是面對朝廷的旨意,你們磨蹭了整整半個月,我們無奈繼續向喇薩進軍,同時招撫各地頭人。”

 “結果因為你們的失誤,昌都城的僧人和頭人對我們出手,我們被迫反擊。”

 “現在昌都城被拿下了,你們現在才派人來說你們的態度,這讓朝廷和西番地區的百姓鬧出了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