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39章 青藏驛道


 “二月甲申,老撾土官刀線歹領小邦勐騷、勐掌、勐川壙、勐佔等地土司入貢昆明,請求入京封貢。”

 永樂四年二月,在鄭和經略南洋的同時,大明平滅安南的消息也開始傳開。

 距離安南最近的老撾等地土司開始集體向雲南昆明遣使,乞請入京朝貢。

 對此,朱棣也動了將老撾納入了三宣六慰的體系的想法,故此將朱高煦召來了武英殿。

 “俺準備把這次請貢的土司皆併入老撾軍民宣慰司,以土官刀線歹為宣慰使,命禮部鑄印給之,你覺得怎麼樣?”

 殿內,朱棣說著自己的想法,無非就是想要用刀線歹團結起整個老撾地區的所有土司,進而來達到羈縻當地的目標。

 面對朱棣的想法,朱高煦根據自己這麼多年翻看的史料,以及西廠在中南半島的情報收集來分析了一下,隨後才作揖開口道:

 “爹,賜貢冊封老撾南邊的土司倒是容易,不過怎麼掌控這個地方比較困難,兒臣請問您對這個地方瞭解多少?”

 朱高煦詢問朱棣,朱棣卻也被這話問住了。

 別說他,就連禮部尚書李至剛,甚至專門負責三宣六慰的禮部官員都說不清楚老撾地區的情況。

 大明對外的情報向來稀爛,所以西廠成為了填補這方面的機構。

 “你問俺,就說明你對那地方瞭解,既然如此,你便與俺說說。”

 朱棣倒也耿直,不懂的就詢問。

 “借父親地圖一用。”朱高煦走上前去,王彥也連忙將朱棣身後掛著的地圖一份份拉起,最後露出了朱高煦當初所繪畫的中南半島大致地圖。

 “這份地圖有些老舊了,改日兒子為您更換一幅圖。”

 瞧著那許多錯誤的老撾地圖,朱高煦倒是承認了自己當初繪畫這份地圖時犯的錯誤,畢竟當初他沒有那麼多時間翻看老撾地區的史料,西廠也沒能掌握老撾境內土地的情況,所以出現錯誤倒也不奇怪。

 面對這份問題地圖,朱高煦用毛筆將地圖修改了一下,隨後才對朱棣解釋道:

 “剛才父親您提到的那些土司,都是在瀾滄江(湄公河)中游地區的泰人城邦。”

 “至正年間,勐騷(琅勃拉邦)合併勐掌(萬象)、勐川壙(川壙)、勐佔(佔巴塞)等城邦,組建泰人聯盟國家“勐南掌”(瀾滄國),其疆域皆為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東起長山山脈,西連勐閏(今泰北)、勐素(今泰中北),南接真臘,北抵車裡宣慰司的勐泐(西雙版納)。”

 “其實他們的聯繫並不緊密,因此冊封他們之中有威望的刀線歹是對的。”

 “不過,這麼一來很容易讓刀線歹發展壯大,儘管他對朝廷十分恭順,可朝廷卻不得不防。”

 “兒子看了昆明的奏疏,黔國公也承認了從昆明前往車裡(西雙版納)的道路狹窄崎嶇,從車裡到老告,甚至到更南邊的勐掌、勐佔等地更不用說,只能走水路。”

 “朝廷要想加強對當地的控制,必須修建一條從昆明直通車裡的陸上驛道,然後在車裡修建直達勐佔的水上驛道。”

 “鄭和那邊,若是能讓真臘感受到朝廷的真誠,那這條水上驛道日後還能從勐佔修建到真臘的國都,一路向南直抵南洋。”

 說到這裡,朱高煦還擔心朱棣不知道真臘是誰,特意指向了南邊:“真臘也就是甘孛智、高棉。”

 “你這辦法好,就是耗費不少。”朱棣跟著朱高煦看了看瀾滄江的流域,不得不誇讚道:

 “掌握這條河,朝廷日後對老撾、真臘的控制會大大加強,也不怕他們作亂了。”

 “就是這條河,它只能從車裡開始通航嗎?”

 朱棣詢問朱高煦,可朱高煦也不記得近代瀾滄江通航的起點,只記得可以從西雙版納上船南下,因此他點了點頭:

 “就兒臣掌握的古籍資料來看,車裡便是最佳的啟航地點,從車裡一路向南,最少可以通航一千料左右的馬船,豐水期可以達到一千五百料。”

 畢竟是乾地質的,其它東西朱高煦不清楚不知道,這些和工作有關的東西他還是記得的,更別提他前世旅遊去過西雙版納了。

 “如果是這樣,那這件事就由你派人去查看,如果可以就興建。”

 “是!”聽到這話,朱高煦點頭頷首。

 朱棣沒停下話題,他親自動手將地圖拉回《天下四夷賓服總圖》,然後從朱高煦手裡接過指揮杆,指向西番區說道:

 “之前朝廷要打仗,所以沒有精力來管西番,可西番是朝廷重要的馬匹產地,俺想要修建兩條驛道,分別從西寧和松潘抵達德格,然後按照你之前所說的一樣,一路修建抵達薩迦派所存在的日喀則。”

 “俺記得你招募了三千西番火器營在軍中訓練,為的也是這條驛道吧?”

 他看著朱高煦,眼裡流露出滿意,畢竟朱高煦的許多政見都和他本人太貼合了。

 就修建朵甘、烏斯藏驛道這件事來說,除了他兩父子,恐怕沒有人願意投入百萬錢

糧去青藏高原那種疾苦且除戰馬無產出的地方。

 “兒子確實是這麼想的,不過現在兒子想的是三條。”

 朱高煦從朱棣手裡接過指揮杆,指向麗江的同時開口道:“麗江土司的木氏積極響應朝廷的改土歸流政策,如今朝廷已經派駐了流官進入當地,並且雙方合作治理當地半年都沒有爆發什麼矛盾。”

 “木氏土司是納西族,他們喜歡順勢而為,因此只要朝廷不對當地的百姓盤剝,那他們很樂意接受朝廷的治理。”

 “對於這樣的土司,兒臣以為可以多加利用,比如從麗江修建一條驛道直抵三塘、昌都等地,利用麗江木氏來維持當地的太平。”

 朱高煦對木氏土司印象很深,主要還是因為前世去過麗江旅遊,看到了木氏土司的各種資料。

 歷史上麗江木氏在背靠大明,但沒有太多支持的情況下,依舊從麗江深入到了昌都、巴塘、理塘等地,在當地開採金礦,鎮壓當地叛亂,保障了當地不會出現大勢力去威脅成都平原。

 不僅如此,他們在給大明繳納賦稅的時候也毫不心疼,類似抗倭援朝、薩爾滸之戰、奢安之亂等晚明戰事中也積極捐獻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