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38章 帖木兒東征


 “噼裡啪啦——”

 “轟轟轟!!”

 爆竹聲中一歲除,在新年之際,南京城內外喧囂非凡。

 長江清晨的濃霧中透著一股子的硫磺硝石味,南京城的城牆上的一排排的大炮,伴隨著爆竹聲一起轟鳴。

 站在城牆上,士兵們穿戴甲冑,嚴肅而莊重,迎著江風,高唱《從軍歌》來歡迎新年的到來。

 內城之中,紅燈籠高掛在大街小巷的各處牌坊,長街之上熙熙攘攘,就連巷子裡都熱鬧非凡,似乎整個應天府的百姓都擠進了南京城,將城池擠得水洩不通。

 行人們身著新年盛裝,歡歌笑語,慶祝這一年的來臨,攤販們推著小車,艱難的穿梭於人流中。

 他們有的在招攬生意,有的在賣著五味瓜子、糖葫蘆和糖藕等小吃。

 夾雜在人群裡的小孩子們,手裡緊握著打鼓的小棍棒,為自己找點樂子,躍躍欲試地玩耍著。

 此時,南京城的任意一條街巷都被裝飾得十分喜慶,到處都是紅色的燈籠,顯得特別的熱鬧。

 似乎為了慶祝這份熱鬧,奉天殿內的朱棣也在新年宣佈了一件事情。

 “今歲夏糧免除,給百姓肩頭的負擔減輕些份量!”

 伴隨著朱棣開口,奉天殿內的群臣面面相覷,新任戶部尚書郭資走上前來作揖:

 “此為百姓之福,然還是需要戶部籌謀計算才能知道是否會影響國庫。”

 郭資與朱棣關係親近,因此才敢在新年之際駁回朱棣的提議。

 對於他的話,朱棣也沒有放在心上,只是說道:“這事情儘管算好,一旦確認沒有什麼影響,便立馬下發各地。”

 “倘若有官吏敢於私收夏糧,依律處置。”

 第一次北征給朱棣帶來的並不是戰爭勝利和開疆拓土的喜悅,而是對於山東百姓口中所說負擔的沉重。

 這半個月,他與朱高煦討論了許多,發現不管怎麼降低賦稅,貪官汙吏都不會放過盤剝百姓的機會。

 因此,想要惠利百姓只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按照朱高煦的想法,一個個行省的推行新政,讓朝廷能牢牢把控好基層。

 其次就是大規模的蠲免,直接派出官員告訴地方不能收稅。

 蠲免秋糧是不可能的,因為大明的秋糧達到了三千五百萬石定額佔比的八成,但蠲免夏糧是可以的。

 免除夏糧,其實也就等同免除北方的負擔,因為南方夏糧收成並不算多。

 “陛下,兒臣有事啟奏。”

 在朱棣說罷,身穿冕服的朱高煦也站出來作揖,而朱棣見狀也頷首:“準。”

 “兒臣以為,朝廷距上次更改百官俸祿已經過去十年,如今新朝新氣象,物價工價皆有不同,加之朝廷得了西南和海外的銅錢,理當更改俸祿舊制,制定新制。”

 朱高煦的話一說出來,武英殿內外數千名官員紛紛嚥了咽口水。

 誠然朱元璋給的俸祿不算多,但也絕對不算少,尤其是朱元璋在聽從朱高煦的建議,取消俸祿折半為寶鈔後,官員們依靠俸祿也算能過得不錯。

 瞧朱高煦這話的意思,顯然是準備提高百官俸祿,想到這裡群臣紛紛翹首以盼。

 “這是兒臣與戶部尚書郭資、前戶部尚書鬱新所商定的《永樂朝俸祿冊》,請陛下閱覽。”

 朱高煦話音落下,王彥也從一旁將早早準備的文冊遞給了朱棣。

 身穿冕服的朱棣用手撥開了冕旒,一目十行的翻看完了這本新朝百官俸祿的文冊,不由讚賞道:

 “相較於原本基礎增加了半成,偏遠地區官員增加二成,俸祿折半以銅錢撥付,不錯……”

 朱棣其實早就看過這本文冊,當下不過是和朱高煦演戲給群臣看罷了。

 事情要做就得做的張揚,大朝會顯然就是不錯的發揮場所。

 “按照文冊上的,從元宵過後開始執行吧。”

 “臣等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開口應下後,群臣紛紛跪下唱禮。

 官員們的半成俸祿可不算少了,如果每個十年都能增加半成,那他們也不至於叫苦了,更不用說銅錢撥付一般俸祿,這對於群臣來說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陛下,兒臣還以為,可酌情增加百官假期。”

 朱高煦繼續站出來開口,不過口中說出來的話卻讓群臣感到陌生。

 假期,這不是後世人獨有的制度,而是從古至今傳下來的制度。

 無論是什麼人,都無法一直維持某一種狀態,即便是皇帝與大臣也不例外。

 然而,如果天天都在休息,過著“鹹魚”般的生活,顯然也無法適應工作的需要。

 因此,如何讓官僚群體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效能,就成為古代統治集團思索很久的一個問題。

 隨著帝國局勢的穩定,各種規章制度也日漸成全,官員的請假手續日益完善,如果一個人未經皇帝批准擅自休假,他大概率會遭

到懲罰,反之,如果一個人常年不休息,也可能被皇帝厭煩。

 漢朝時官員平均下來每年放假六十天,唐朝的節日假總共有五十三天,再加上平時的旬假,唐朝官員每年的假日至少能達到一百天。

 到了宋朝,放假都能放出花樣來。

 雖說基礎放假制度與唐朝相同,仍是十日一休,與唐朝不同的是,宋朝還擴充了很多節令假。

 不僅如此,休假制度擴展到官員以外所有服役的人群。

 另外,宋朝的地方官衙,每年臘月二十就停止辦公了,叫作“封印”,讓官員準備回家過年,直到來年的正月二十日才“開印”。

 這樣算下來,宋朝官員過年實際能放假一個月。

 總之大大小小節日加起來,再加上一年三十六天的旬修,以及探親,婚喪嫁娶之類的假期,差不多能維持在一百一十天左右。

 相較於宋朝那毫無節制的假期,明代的假期顯然是得到了嚴格把控。

 洪武年間制定的假期主要包括正旦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元宵節放假十天,加上皇帝與皇后生日的兩天,全年假期只有二十天。

 這樣的節假日讓官員過得苦不堪言,如果不是迫於朱元璋給的壓力,恐怕早就有人忍受不住上疏了。

 如今這樣的事情總算被人提了出來,這讓群臣十分高興,唯一的詫異就是提出這事情的人居然是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