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31章 窮途末路


 “上天之德,好生為大,人君法天,愛人為本。四海之廣,非一人所能獨治,必任賢擇能,相與共治……”

 永樂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在朱棣出塞之前,他還不忘寫了一份聖旨,準備將自己的治國理念宣告群臣,以此表示他雖然遠離廟堂,可依舊關注廟堂的一舉一動。

 奉天殿前的華蓋傘下,朱高煦聽著鴻臚寺卿說完一切,這才站在金臺前開口道:

 “陛下遠在漠東親征,仍不忘朝政,爾等身處京城,理當進行理政,切勿行小人齷齪之舉。”

 “近來不少官員都被檢舉貪汙受賄,孤希望爾等之中都是清白之人,清白之身。”

 “即便不是清白之身,也可以早早更正,以免牢獄之災。”

 “臣謹遵教誨……”

 朱高煦說罷,群臣紛紛作揖行禮,而他也繼續道:

 “六部準備草擬,即日起遷徙南直隸、江西、浙江、福建等無土地之民前往河南、安南等地開荒。”

 “戶部批條子,免流民一年賦稅,並可憑朝廷下發的條子,在當地縣衙兌開荒口糧,或領取熟地。”

 “若是開荒,便每人每月可憑著條子兌四鬥開荒口糧。”

 “此外,調稅務司一千稅務郎入河南核實維護此政,凡是有包庇貪汙行為之人,三族皆流放肇州。”

 由於安南遷徙人口工作一直進展不是很順利,朱高煦也不得已開始強行移民百姓。

 這政策下發下去,提到名字的各地衙門即便再怎麼不情願,可為了避免稅務司派人調查,還是不得不強徵些百姓南下安南,北上河南。

 這樣的政策對那群安居樂業的無土地流民不公平,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們的犧牲只能靠朝廷的開荒口糧來彌補一小部分了。

 維護好開荒口糧的事情,成為恢復河南民生的重中之重。

 至於安南,雖然那邊還沒送來具體的《黃冊》和《魚鱗圖冊》,但當地無主的耕地數量恐怕已經多得種不過來了。

 遷徙去安南的百姓,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已經被開發的城鎮,不會有染上瘧疾和疫病的風險,完全可以直接從交趾都司手上領取無主耕地,直接生產。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會說免一年賦稅,因為移民過去就有熟地可以耕種,並且由於安南的氣候問題,移民也不用熬什麼寒冬,一年可以種三季,這是北方比不了的。

 交趾、河南、遼東這三個糧倉如果都能開發出來,那遷都北京對南方來說負擔就不算大,陝西和雲南的負擔也會減輕。

 歷史上明朝只開發出一個河南糧倉,結果還因為中後期的丈量問題而無法獲知河南的真實土地實力。

 同樣面對旱情,西北的陝西挺了不到一年就民變了,河南還在過著隨禮都要隨數十文的舒坦日子。

 要不是崇禎三年的大旱災波及太大,緊接著又來了蝗災和流民,河南說不定咬咬牙就挺過去了。

 現在朱高煦大力修建水壩、堰壩、束水閘,為的就是讓黃河安安穩穩的不要決口。

 只要黃河不決口,河南的開荒工作一定會非常順利,畢竟現在河南的問題是人不夠,而不是地不夠。

 況且這些土地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精耕細作,拋荒不過就是這一二百年的事情罷了。

 論開荒,它們可比渤海和遼東容易多了。

 沒有樹根、石頭這些礙事的東西,一個熟手一個月就能開墾出一畝熟田,入冬前翻翻土,來年就能耕種。

 只要有足夠的人,河南的大部分土地都能復耕,少部分只需要重新修建水利設施就能恢復兩宋時期的狀況。

 人不管在哪一個時代都代表了一種資源,而河南缺的就是這種資源。

 與它一樣的還有北平,至於陝西則是得考慮土地承載能力。

 自唐代世界範圍內降溫開始,降水線就開始不斷向東後退。

 明代陝西的土地承載能力已經遠不如兩宋,更不如漢唐。

 唐代陝西在天寶年間人口達到四百六十餘萬,但這只是在冊的紙面人口,並且當時關內道還有長安城這個人口百萬的負擔。

 沒了長安後,即便沒有了河套,北宋巔峰時期的永興軍路、秦鳳路則是達到了七百餘萬。

 明代陝西面積比北宋大,但氣溫略降,可即便如此,按照晚明文人所說的各地真實人口是《黃冊》所記載三倍來算,明代陝西也養活了不低於七百萬人。

 在天啟年間的旱情爆發前,陝西就已經有了民不聊生的情況發生,糧價只有臨近河南與**的地方還算低,其餘地方糧價都比關東要高出太多。

 大明在陝西及甘肅有二百三十餘萬口,但這個數據是洪武二十六年所記載的,距離如今已經有十一年了。

 十一年時間,誰也不知道陝西和甘肅有多少人口。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陝西和甘肅的人口民族比例是極不合理的。

 就朱高煦與朱棣治理大明以來的三年時間裡,陝西和甘肅先後爆發了二十六次韃官

和色目官員的叛亂。

 這還是能呈奏到他們面前的次數,在五軍都督府那裡恐怕更多。

 色目與蒙古人在西北佔據半數都算保守了,真實情況恐怕要更多。

 遷徙西北色目、蒙古百姓入關東,甚至江南,然後遷徙漢人前往當地,這才能慢慢解決當地的問題。

 “此外,遷徙色目、蒙古等百姓前往山西、湖廣、山東等地。”

 朱高煦補充結束後,便不等群臣開口,直接示意鴻臚寺卿退朝。

 “退朝——”

 “殿下千歲……”

 群臣似乎早就習慣了朱高煦專斷獨行的朝會方式,也沒有人會來說他的不是,因為說他的人,已經被朱高煦利用陳瑛、紀綱二人給處理了。

 洪武年間四大案的老味道,似乎又在南京空氣中飄散了起來。

 乘坐金輅,朱高煦返回了春和殿,朝臣們則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他們有的走出宮去衙門辦事,也有的去文華殿班值,總之就是不想在奉天殿廣場上站著。

 廟堂的氣氛讓他們渾身不自在,甚至不由得懷念起了朱棣執掌朝會的時期。

 此時此刻,希望朱棣早些結束北征,返回江南的官員是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