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七章 小國強人


 “此次夏稅,合計收攏米麥五百四十六萬石,絹三十二萬疋,回收寶鈔四十萬貫。”

 九月中旬,當關外已經開始收割糧食的時候,關內卻才剛剛統計好夏稅的情況。

 太學之中,坐在小院書房內的朱高煦拿著戶部上交的文冊,面前坐著正在彙報情況的鬱新。

 作為朱高煦信賴的四名文臣,鬱新與夏原吉、黃福、孫鋮四人毫無疑問都能在緊急情況下出入太學。

 目光掃視文冊,過了片刻朱高煦才開口道:“比起洪武二十六年的夏稅高出了七十萬八千石,絹和寶鈔也有增長。”

 “是,主要還是山東貢獻的多。”鬱新回答著,並開口道:

 “山東那邊吏治整頓的不錯,韓州伯(孫鋮)能力出眾,故而這次山東上繳的夏稅米麥佔據了今年夏稅的二成六。”

 “喔?”朱高煦也感到了詫異,隨後反應過來才笑道:“看樣子山東的田畝清查情況有了新的進展。”

 聞言,鬱新也嘴角微微上挑,抬手作揖:“殿下猜的不錯,雖說耕地數量沒有太大進展,但質量卻提高了不少。”

 “此外,不少犯事的鄉紳富戶、官員胥吏都被繩之以法,數量足有四千人之多。”

 “不過……”說到這裡,鬱新頓了頓:“近來,廟堂之上有不少人彈劾韓州伯刑法過於嚴苛,雖說陛下將這些消息壓下來了,但民間卻有不少人拿他與西漢的義縱相比,認為他與陳瑛是國朝的酷吏。”

 “陳瑛?”朱高煦來了興趣,不由詢問:“他又做了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居然能和孫鋮相比?”

 孫鋮清理了山東不少犯事的鄉紳胥吏,又擴大範圍,抬高田價來將大量里長、糧長髮配充軍,如此才拿了一個酷吏的名頭。

 陳瑛雖說是朱棣手下的人,可他到底做出了什麼事情,居然能與孫鋮相比?

 “昨日陳瑛上疏,彈劾如侍郎黃觀、修撰王叔英等四十餘名官員,並與錦衣衛都指揮使紀綱將他們直接抓捕入獄,在三司還未審判的情況下,直接判刑將他們斬殺,受株連者數百家,牽連數千人……”

 鬱新一開口,朱高煦就笑了出來,他沒想到陳瑛為了討朱棣高興,還挺會用手段的。

 這群官員毫無疑問都是靖難過後佔據官位不幹實事的人,倒不是說他們幹不了實事,而是他們不願意為朱棣幹實事。

 正因如此,朱棣也忍他們很久了,這次陳瑛彈劾這麼多人,多半有朱棣的授意,不過紀綱居然也摻和了進來,看樣子這件事還沒有結束。

 “如果是這樣,那倒不足為奇了。”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嘴角帶著笑意。

 “山東太遠,刀子不在他們身上他們不知肉痛,倒是陳瑛的刀子每一刀都割在他們肉上,弄得他們齜牙咧嘴。”

 “不過這樣也好,他們把注意力放到陳瑛身上,我也好繼續準備日後的新政推行。”

 在他說完,鬱新卻擔憂道:“話雖如此,但陳瑛此舉是治標不治本,朝廷沒有那麼多良才能填補官職。”

 “倒也是。”朱高煦聽後用手撐起下巴,若有所思。

 他之所以沒有一口氣殺死所有阻礙新政的人,其一是沒有足夠的把柄,其二就是沒有那麼多足夠使用的官員。

 治國如烹小鮮,株連過甚,選不出可以替換的人,那就要面對衙門停擺,很容易出亂子。

 大明的衙門有很多,每一個衙門都有不同的運轉方式,普通官員想要掌握它的運轉方式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因此朱高煦可以替換最基層的胥吏和里長、糧長,卻替換不了太多的官員。

 說到底,胥吏和里長、糧長的工作太簡單了,只要懂文識字,還能掌握基礎的算術,那就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內容。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能如此快速的掌握山東基層,因為他手中能代替胥吏的人太多了。

 “還有一個月就要收秋稅了,今年的秋稅務必得收上來,各省不得拖欠。”

 朱高煦將目光投向鬱新,不忘交代著他,不過鬱新也開口詢問道:“今年的以鈔抵稅還要繼續嗎?如今朝廷回收的庫存寶鈔已經有二千八百餘萬貫了。”

 “這些寶鈔廢舊的銷燬,新的先暫時留著,如今市面上的鈔價多少了?”

 朱高煦詢問鬱新,鬱新也不假思索道:“每貫摺合七百文。”

 “不錯了,接下來以鈔抵稅可以停下了,不過朝廷也有新政準備在山東頒佈。”

 朱高煦不想做收割百姓來充實國庫的人,朱元璋過往發出的寶鈔確實收割了民間太多財富,其中不只有鄉紳富戶,更多的是百姓。

 這些話他以前不敢說,如今是沒有必要說。

 說的再多,不如減輕百姓壓力來的痛快些。

 “從山東開始試點,凡是需要動用徭役的,均按照每日工價十文進行發放工錢。”

 “發放的工錢,必須以新錢為準。”

 朱高煦說罷,鬱新立馬反應道:“朝廷要製作新錢?”


 “對,這是新錢的樣式和錢範。”朱高煦從書桌旁的抽屜之中取出錢範與三枚錢幣。

 錢幣依舊是華夏傳統的天圓地方,正面為大明通寶四個字,背面則是上下為永樂,左右各自為“一文、十文、一百文”三種規制不等。

 之所以稱呼為錢幣,而不稱呼為銅錢的原因則是在其中面額為一百文的錢幣是銀色的銀幣。

 “這三枚銅錢的品質……”

 鬱新作為戶部尚書,自然瞭解市面上流行的錢幣情況,而朱高煦拿出的著三枚大明永樂通寶,其品質可以說是歷代之最。

 “三枚錢幣,各自重一錢一分(4克),鑄錢摻入的白銀與銅都在錢幣的九成五以上。”

 “如此品質的銅錢,一眼便能辨認真偽,並且其中利潤並不高,私人鑄錢無法承擔,難以仿製。”

 朱高煦說著著三枚錢幣的情況,畢竟熟知明代私錢氾濫的他,早就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明代私錢氾濫,主要還是朝廷管控力度不足,幣制不穩定,為盜鑄者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機會。

 除此之外,還有官方機構徇私舞弊,利用官衙錢爐私鑄錢幣,從而中飽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