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三百零七章 父不識子


 “一二一”

 “一!二!”

 “嗶嗶——”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南京觀音山下,當早操與刺耳的哨聲響起,國防大學那佔地二百餘畝的操場上,數千名身穿鴛鴦戰襖的學子正在喊著口號口號,唱著由朱高煦所“編曲填詞”的《從軍歌》,意氣風發。

 校臺上,三百餘名身穿曳撒的武官站成方陣,而檢閱他們的,則是一大清早出現在國防大學的大明永樂皇帝朱棣,以及被他拉來的東宮太子朱高煦。

 在這群武官中出現了涇國公陳亨、英國公張玉、武定侯郭英、保定侯孟善等人的身影。

 朱棣帶著朱高煦檢閱著他們,直到看到了魏國公徐輝祖的面孔朱棣才停下腳步,不過徐輝祖卻根本不看朱棣。

 瞧著他那模樣,朱棣有些惱怒,覺得徐輝祖作為自家人為什麼不理解自己。

 只是想到了自家徐妹子後,他還是放下了脾氣,掃視了這五位勳臣身後的那三百名武官。

 相比較陳亨他們這群四五十歲的勳臣,後方的三百多名武官年紀不一,其中有百餘名十分年輕,並且長相與漢人有些細微差別。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都是朱高煦從神機營之中選拔的中高級武官。

 這百餘名武官幾乎就是整個神機營的骨幹,他們在交接了手中工作後,便參與到了國防大學的教學之中。

 即便如此,卻沒有人敢於瞧不起他們,因為論火器作戰,這個時代沒有哪支軍隊比他們更有經驗。

 “魏國公,彙報大學情況!”

 朱棣公事公辦的開口,徐輝祖也向前一步隨後作揖:“國防大學現今為永樂一期,現有教習三百四十六人,學院四所,班級二百班,合計學子六千七百九十七人!”

 徐輝祖彙報完畢後,便後退一步退回隊伍之中,朱棣則是聽得牙疼。

 如今雖然已經是永樂元年臘月二十八日,距離除夕夜也不過兩天,可國防大學入學的武官子弟才上了四個月的學。

 四個月的時間,一萬四千餘武官子弟跑了七千多,這讓他這個皇帝情何以堪。

 要不是還有近六千八百人留下,他恐怕已經沒臉了。

 想到這裡,他回頭看一眼跟著自己的朱高煦:“只是開學四個月就跑了這麼多人,到來年二期入學的時候,不會只剩下兩三千人吧?”

 “兒臣也沒想到會跑這麼多,不過跑了也好,留著這群意志不堅定的人也無法畢業。”

 朱高煦很是無奈,他原本預計到期末還能有七千人,現在看來雖然不至於像朱棣說的兩三千,但估計也不會超過五千人。

 這五千人,能在五年後畢業的人恐怕只有不到兩成,剩下的要麼留級,要麼就退出。

 不過他們要是能畢業,那擔任一個百戶綽綽有餘,一千人就能帶好十萬人。

 “按照你這麼弄,剩下還沒消息的一萬六千多武官子弟恐怕明年連入學都不會來,直接選擇平授散階了。”

 朱棣擔心看著朱高煦,朱高煦卻坦然道:“兒臣早就想過這件事了,因此已經給六軍都督府下了教令。”

 “明年正月開始,各地衛所可自行舉薦十名軍戶入國防大學參學。”

 “此外,天下武舉也會更改難度,不再有武狀元和武進士,只有武舉人。”

 “武舉人不享受任何特權,只有入學國防大學的資格。”

 “如此一來,兒臣估計民間與衛所合計能選出上萬人。”

 國防大學面向的從來不是武官子弟,而是整個六軍都督府體系下的二百餘萬衛所子弟,以及整個天下有意參軍的儒生。

 大明共有內、外衛五百五十六個衛,每個衛舉薦十人便是五千五百六十餘人,加上民間武舉人,每年萬人入學都只是保守估計。

 相比較本就抗拒入學的武官子弟,這上萬有意向的學子,才是朱高煦需要的人才。

 “你這麼弄,若是真能弄出點什麼,興許能用在科舉上。”

 朱棣聽完了朱高煦的奇思妙想,當即朝他表示肯定。

 他沒有壓低聲音,因為這件事情明年就會曝光,到時候只要廟堂上的那群人稍微注意些,而日後朝廷又有這方面的意思,那他們肯定不難猜到。

 武舉與國防大學的配套看上去有些顛倒,畢竟普通百姓沒有參加武舉的本錢。

 不過眼下大明的軍事資源不算多,不可能對民間投入太多,只能維持當下的條件。

 等以後基礎軍事資源上去了,國防大學也肯定要在各省紮根。

 這個體系一旦利用好,那每年必然會湧出不少有天賦的將領。

 想到這裡,朱棣看向了徐輝祖他們:“四個月以來,可有表現顯眼的武官子弟?”

 “成山伯之子王通不錯……”徐輝祖回答,這熟悉的名字也讓朱棣高興:“是他啊,前幾日王真找我說過他,準備等他畢業後讓他襲爵。”

 “能

得到你的誇讚,看樣子這小子也差不到哪裡去,哈哈哈……”

 朱棣爽朗笑著,可站在他身後的朱高煦卻十分汗顏。

 王通,那不就是在柳升戰死交趾,而後畏怯棄地的那個將領麼,儘管他命長活到了景泰年間,期間還參與了北京保衛戰,立下了戰功,但這樣的人放在大明開國將領之中,能力或許還不如徐達手下的一個淮西指揮使。

 這樣的人都能被單獨提出來誇讚,這讓朱高煦不敢想象這群武官子弟到底廢材到了何種程度。

 在心底嘆了一口氣,朱高煦只能慶幸自己手下大多都是青壯派。

 “好了,既然有出色的苗子,那你們就好好培養,不過最後還是得靠實力說話。”

 朱棣吩咐了一句,隨後便轉身下了校臺。

 朱高煦跟上,父子二人開始在孟善、陳亨、張玉等人的陪同下在國防大學遊走。

 國防大學的建築都是後世的現代建築,以熟鐵、混凝土澆築而成,三所學院各有教學樓十棟,每棟佔地二畝,高四層,有教室四十八間。

 乘上大輅,而來仰望那一棟棟教學樓,朱棣不免抓了抓鬍子:“這水泥是好東西,只可惜產量不高,不然可以讓全天下的城池都用上。”

 見朱棣這麼說,朱高煦也彙報道:“孫鋮在遼東置辦水泥場七十二處,兒臣也讓亦失哈在各省置辦水泥場各一處,南北直隸各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