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三百零六章 東宮有後


 “父親不是很欣賞唐太宗嗎?”

 武英殿內,面對朱棣帶有怒氣的詢問,朱高煦反倒是笑容和睦的扯開了話題。

 “俺欣賞不代表俺要成為他。”

 朱棣明白朱高煦的意思,那就是讓他要擁有李世民那樣開懷的心胸,不過朱棣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李世民。

 面對雒僉那迂腐的奏疏,他做不到李世民對魏徵的寬容。

 “您自然不可能成為他,但您也不能直接把雒僉他們給殺了吧?”

 朱高煦輕笑,他並不是覺得雒僉被殺而可惜,只是不喜歡浪費。

 “您若是討厭他,將他流放雲南,發配為教習也不錯。”

 “至於車舒、袁復、俞士吉等人自然要殺,而且不僅要殺,還得順藤摸瓜牽連更多的人。”

 “被牽連的官員一律奪職發配雲南為儒學教習,連帶其親眷。”

 雒僉無非是剛直迂腐,罪不至死,但車舒這群被推出來的人就肯定得死了。

 前者是個人問題,後者是政治問題。

 “你準備怎麼辦?”

 朱棣沒想到朱高煦是打著這樣的算盤,不過冷靜下來的他也覺得直接殺了雒僉有些不妥,畢竟雒僉到底犯沒犯罪,沒有人比朱棣自己更清楚,他只是單純厭惡罷了。

 至於車舒等人,朱棣倒是沒有朱高煦想的搞那麼大事情,他只想殺雞儆猴,並且不要影響廟堂罷了。

 “藉此機會清理一批無作為的官員胥吏,以及京中富戶也是不錯的。”

 朱高煦笑著說出這句話,讓朱棣不由的側目看了他一眼:“別把事情搞太大,弄得不好收場。”

 “父親請放心,兒子心裡有數。”

 作揖回應,朱高煦也慢慢起身準備離開,只是不曾想還沒等他行動,朱棣便開口說道:

 “俺近來看了西南的沙盤,覺得若是隻有一條通往雲南的路,朝廷控制起來不免有些困難。”

 “因此俺看了看,準備將貴州宣慰司升為布政使司,並設按察使司與都司,你覺得如何?”

 朱棣突然提出了貴州設省的事情,這倒是出乎朱高煦的意外,畢竟歷史上朱棣是在平定了思州田氏才決定在貴州設省的,現在田氏還沒平定就準備設省,時間上提前了十年不止。

 不過貴州設省是必然,而且貴州的人口、耕地潛力也必須開發出來。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在思慮片刻後開口說道:“貴州原有二百二十五家,經過爺爺的幾年打壓,如今還有一百九十七家,其中以水西安氏(畢節)、水東宋氏(貴陽)、思州田氏(銅仁)和播州楊氏(遵義)為最大,又稱四大土司。”

 “這四大土司治下各自有民數十萬,兵馬少則二三萬,多則五六萬,若是要在貴州設省且足以自治,必須先從土司手中奪得人口與田地才行。”

 明代改土歸流的歷史篇章裡,貴州四大土司絕對是無法越過的一個篇章。

 從明初永樂年間的思州田氏,到萬曆年間的播州之役,再到天啟年間的奢安之亂。

 前者在歷史上的篇幅不多,那是因為它面對的是國力蒸蒸日上的大明。

 顧成平定思州田氏只花了幾個月時間,可到了明末面對播州楊氏和奢氏、安氏、宋氏的叛亂卻先後花了二十餘年。

 播州楊氏的叛亂對大明還屬於可控範圍,但奢安之亂就讓大明當時的局面雪上加霜了。

 努爾哈赤薩爾滸之戰擊敗明軍之後,奢崇明與安邦彥、宋嗣殷三人舉兵裹挾大小土司叛亂,從天啟年間一直鬧到崇禎年間,極大牽制了明朝在西南的國力,讓明朝一邊要應對遼東的努爾哈赤,一邊應對內地的農民起義,還得動手平定奢安之亂。

 要是沒有大明平定他們,而是讓他們存活到了清朝,那恐怕會讓清朝為之頭疼許久,畢竟這四個土司可不是大小金川那種兵不滿萬的小土司可比的。

 他們的實力強大,人口兵馬眾多,難以平定。

 不過換而言之,如果能平定他們,大明的耕地和人口數量一定會增加,至少撐起一個貴州三司是沒什麼問題的,這個道理朱棣也明白。

 “俺想從思州田氏下手,不過苦於沒有什麼理由。”

 朱棣思緒很清晰,他依舊選擇了和歷史上一樣的從鄰近湖南的思州田氏下手。

 “對西南的改土歸流是肯定的,貴州與雲南、廣西、**的十餘家大土司必須改土歸流,如果他們不願意就出兵平叛,至於理由什麼的隨便找一個就是了。”

 比起朱棣還想要找理由,朱高煦直接選擇創造理由,畢竟只有勝利者才能書寫歷史。

 後世人有幾個清楚明朝在西南的趕苗拓業之舉,不都認為自兩漢開始就已經有漢人在西南生活了嗎?

 可事實上後世的西南版圖卻是明朝奠定的,只是這個奠定的過程十分血腥罷了。

 “改土歸流要繼續,不過也不能一味的壓榨土司。”

 沒等朱棣反應過來,朱高煦又變得保守了起來。


 “朝廷對西南土司的賦稅要求並不低,土司所承受的負擔也很重,原先的改土歸流並不能有效的降低負擔,所以土司們也是持以反抗的態度。”

 “既然如此,那朝廷何不選擇另一種方式?”

 朱高煦保守的說著自己的想法,並根據這個問題繼續說道:

 “給土司兩種選擇,一種是交出兵權,世襲土官,並將俸祿提高。”

 “另一種是保留兵權,但要接受朝廷調動去其它地方駐守,放棄治下的人口與治理權。”

 當朱高煦的保守政策說出,朱棣立馬就詫異的看向了他,因為朱高煦的這政策可比大明的改土歸流要激進多了。

 因此,大明改土歸流的訴求,無非就是廢除西南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土司制度,改由朝廷委派流官直接進行統治,實行和內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政策的具體實施方式就是取消土司的特權地位,將原本屬於土司管轄的土地和人口全部納入朝廷的直接控制之下。”

 同時,朝廷對這些地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改變土地所有制、重新劃分行政區劃、實行新的稅收制度等。

 許多地方的改土歸流並不徹底,原土司被委任為土知府、土知州,依舊掌握人口和兵馬,只是增派了賦稅定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