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三百零四章 朱三受難


 “一年下來,夏糧得交十幾斤糧食,秋糧還得交五六十斤糧食,還得替他們服徭役……”

 “主薄,您得管管啊!”

 田間,聽著百姓們的訴苦,朱高煦即便早有準備,心裡還是不禁升起一種酸楚。

 大明的田賦是定額不假,但字面上的徵收數字和實際的徵收數字往往是不一樣的。

 在讀書人難以培養的這個時代背景下,一個縣名義上的官員只有五人,想要依靠著五人辦事收稅是不可能的,因此朱元璋才會准許縣收胥吏二十到七十人。

 胥吏的俸祿不算低,可架不住人心貪婪,朱高煦記得前世看過的《海瑞集》裡就寫過一些故事。

 普通百姓若是希望辦些事情,便需要給出一些銀兩來饋贈胥吏,以此打通關節,避免被刁難。

 這種情況在明初就有了苗頭,到了明代中後期蔚然成風。

 大小衙門,不管是胥吏還是官員都養成了積年皂隸,抑勒賤買為舊規,以百姓辦事需要打點為常例。

 到了夏秋徵稅、輸送之時,又是汙吏們上下其手的好機會。

 繳納賦稅的百姓往往要以“火耗”為由額外上交一部分錢財,孝敬主事吏員以保平安。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幫閒跟著壓榨百姓,因為明代後期原本規定的胥吏數量已經不夠治理龐大的國家,所以幫閒的出現是必然的。

 大量沒有編制的幫閒開始聽命於衙門,而這些人沒有工資,因此日常生活就是靠欺壓百姓來獲得收益,除此之外就是和地方上的豪紳勾結。

 豪紳與胥吏還能算是相互勾結的關係,但這些編制的這群幫閒則是豪強富戶的狗腿子,這也是晚明始終收不上來稅的原因之一。

 朱高煦清楚大明大概的稅收問題,而來到這個世界跟隨朱元璋學習的那兩年則是讓他明白了屬於這個時代的一些小問題。

 二者結合,朱高煦自然清楚百姓的負擔在哪裡,只是他沒想到大明開國才三十幾年,便已經出現了明代中晚期的這種苗頭。

 瞧著眼巴巴看著自己的老農與百姓們,朱高煦清楚天下還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人。

 他心裡酸楚,可是眼下卻沒有辦法將他們一掃而空,因為他手上沒有那麼多替換的人。

 “金夔……”

 “標下在!”

 朱高煦開口,身旁的一名百戶官便作揖應下,所有農民眼巴巴看著他們。

 “帶幾個弟兄去麒麟門調些人,把大夥說的那些人都嚴查嚴懲,再從調三個渤海出身的弟兄去擔任糧長和里長、江寧縣主薄,別讓大夥被報復。”

 “被調去的弟兄俸祿依舊按照原先的給,過兩年再拔擢。”

 “是!”金夔作揖應下,而後便一路小跑返回了官道旁,帶著幾個弟兄乘騎馬匹向麒麟門而去。

 “老丈稍等,我不會讓你們遭到報復的。”

 朱高煦笑著與老農們開口說著,此時饒是老農們再遲鈍,卻也知道面前這位恐怕不是主薄那麼簡單了,畢竟他剛才開口要更換江寧縣主薄,若是他只是主薄,哪有自己更換自己的道理。

 面對不知身份的朱高煦,一時間眾人都拘謹了許多,朱高煦也藉機詢問了許多問題。

 在交流中,朱高煦更深層次的瞭解了這個時代關內百姓的負擔。

 距離朱元璋遷徙富戶已經過去幾年了,那些曾經遷徙的富戶在南京外城置辦田地許多,甚至已經有人在城外購置田地了。

 顯然,老朱想要將他們財富重組的想法沒能實現,那數萬富戶中大部分雖然都成了京城之中的‘庶民’,但藉著機會繼續擴大資產的並不在少數。

 不過朱高煦沒有擔心,畢竟想在這樣時代下擴大資產,政治獻金是十分必要的。

 等遼東學子抬頭,到時候就是自己與官員們算賬的時候,這些富戶的資產都會被查抄,最後均分。

 只有這樣,才能讓大明的強盛期變得更長遠,以此讓遼東、渤海那群有天賦的學子來完善基礎科學,增強國力。

 朱高煦這般想著,時間也過去了一個時辰。

 等金夔過來的時候,老農們懸著的心這才放下,因為他們見到了金夔帶來的百餘名披甲騎兵。

 能調動軍隊,這說明眼前的這位恐怕是他們一輩子都見不到的大人物。

 “主薄,所有犯事人員均已收押調查,這是日後主持村鎮的三位弟兄。”

 金夔帶著三名二十出頭,身穿圓領袍的書吏來到了田間,朱高煦見狀也對三人道:

 “你們三人需要日後勤懇,若是有人尋你們麻煩,便找弟兄們去上疏給我,我會為你們解決。”

 “俸祿的事情不用擔心,只需要本本分分做事,隨後每月寫一份百姓困苦所在的奏疏給我便可。”

 “臣領教……”三人作揖應下,那稱呼讓後面的老農們看傻了眼。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姓們不知道“教”與“敕”的區別,只聽到這群人稱臣,便紛紛把朱

高煦當成了是如今的皇帝,跪倒一排。

 “我不是皇帝。”

 朱高煦哭笑不得,隨後與金夔說道:“你帶弟兄護送他們在務農結束後回家,我先返回東宮了。”

 “請殿下放心!”眼見朱高煦身份暴露的差不多,金夔也不再隱藏,直接作揖回禮。

 見狀朱高煦也不說什麼,安撫了老農幾句後,便返回了官道的馬車,將今日之事記載在了自己的文冊上。

 “返回東宮吧。”

 伴隨著他開口,馬車與隊伍也向著京城折返,只留下了遠遠眺望的老農他們。

 兩個時辰後,伴隨著馬車駛入內城,時間也偏近黃昏,宵禁的暮鼓聲開始作響。

 聽著那鼓聲,朱高煦下了馬車,換成金輅從東華門進入宮城,而後在春和殿下了金輅。

 只是他才進入春和殿,便瞧見了坐在一起聊天的徐皇后和郭琰。

 “兒臣拜見孃親……”

 見到徐皇后,朱高煦便五拜三叩,隨後起身走到她們面前。

 “去城外了?”

 徐皇后看到了朱高煦那沾著泥土的鞋邊,笑著詢問的同時也開口道:

 “你今早收拾高燧的事情我知道了,你父親來尋我告狀,我倒是覺得你做得好。”

 “平日裡若不是你父親和大哥寵溺他,他也不會自不量力的與你動手,還說了些混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