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三百零二章 替父教子


 “咕咕……咕咕……”

 夜色下,在不知名鳥類的呱呱聲中,繁華南京內城之中的一處宅院裡也正在為剛剛得到的消息而高興。

 “看樣子東宮也並非無所不能。”

 “畢竟治理天下他不可能一個人,不過這小西洋的貿易與南洋貿易衝突,他又該如何平衡這一點?”

 “樹敵太多,適當讓利也不出奇。”

 “話雖如此,卻感覺不是他的性格……”

 水榭內,換上道袍的幾名官員正在把酒言歡,討論著剛剛從戶部得到的消息。

 為首之人,便是建文年間及當下永樂年間的禮部尚書李至剛。

 他一身道袍,頭戴網巾與四方平定巾,身上穿著綢緞所製作的青色道袍。

 此刻他一手握著酒杯,一手撫須,臉上笑容難掩,看樣子這個從戶部獲得的消息讓他高興非常。

 近些日子來,他承受著過往向他“獻金”鄉紳富戶的追問,所問之事無非就是朝廷對南洋的態度。

 這種追問在朝廷宣佈鄭和將在明年下西洋後達到巔峰,而自己與被追問的大部分官員只能被迫抱團,向戶部的鬱新與其它官員打探消息。

 小西洋民營貿易區的設立就是在他們聽到民間傳聞後立馬在宮內打探到的消息,雖然還不確定情況如何,但李至剛還是發動了不少官員去詢問戶部的官員們。

 今日鬱新出發去春和殿的事情也被他所關注,在鬱新返回後不久,他就從戶部部分官員口中得知了鬱新正在制定《小西洋貿易文冊》的事情。

 《貿易文冊》這四個字放在兩年前他們還不明所以,可當下經過鄭和下東洋的事件過後,他們已經明白所謂的《貿易文冊》就是朝廷對某一地區的商品定價表。

 朝廷開始對基本確定為民營貿易區的小西洋制定《貿易文冊》,這也代表他們一直被追問的事情終於有了結果。

 小西洋民營貿易區一旦設立,那許多走私商幫就可以洗白成為沿海商幫。

 這種洗白對於李至剛等接受了政治獻金的官員來說並不困難,他們唯一確定的就是這個小西洋貿易區,以及那本正在制定的《小西洋貿易文冊》內利潤是否能讓沿海的鄉紳富戶滿意。

 “戶部那邊的消息還得繼續打探,此事過後,還是得把重心放到科舉一事上才行。”

 “去年我江東子弟不少受到牽連,其中幹才繁多。”

 “藉著科舉,剛好可以讓其子弟中舉來將他們從雲南軍戶的身份解救出來,並且還能佔據不少官位。”

 相比較解縉的自視甚高,身為禮部尚書的李至剛反倒十分圓滑,對內處處不得罪,語氣也是商量著來。

 他這樣的語氣給人一種好欺負的感覺,但他禮部尚書的官職卻讓人不敢輕視。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儘管吏部才是實權最重的衙門,但在明初的禮部也並不落後,畢竟自胡惟庸案發後,兵部直屬於皇帝,僅有調兵權,無統兵權,兵權盡歸於皇帝之手。

 地方都司衛所雖說聽命於兵部,卻隸屬於五軍都督府,而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無調兵權。

 如此一來,六部之中的禮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李至剛能坐穩這個位置,其能力也是十分出眾的。

 站在他個人角度,下西洋這件事是擴大禮部影響力的好事,可沿海商幫卻一直不支持,這讓他左右為難。

 現在朝廷讓了一步,給了沿海商幫洗白的機會,這倒是讓他舒坦了不少。

 正因如此,他才有時間將精力放在了科舉上。

 “江西與浙江不出意外還是科舉學子最多者,我江東六府雖然富裕非凡,可論起學子數量卻是不如他們。”

 “正因如此,我等必須好好關注才行。”

 李至剛說罷舉杯:“勞煩各位了……”

 “尚書言重了。”眾人紛紛舉杯回應,口中謙虛。

 他們所討論的事情,也是如今京城不少達官顯貴討論的問題。

 自宋以來,不管是後續的元,還是如今的大明都嚴苛海禁,為的就是阻止民間走私貿易,試圖官營壟斷。

 宋朝是成功了一段時間,可隨著吏治**而逐漸下滑,元代更是因為約束地方不力而走私頻繁,不僅大量手工技術流出,許多銅錢也隨著貿易流出。

 等朱元璋接手天下的時候才發現,此時的大明是真正的百廢待興。

 銅錢外流的情況因為走私商人而屢禁不止,鄭和下東洋能帶回那麼多銅錢就能說明原因。

 走私商人根本不懂銅錢外流代表什麼,或者說即便他們明白也會本著“我不買賣,別人也會買賣”的想法繼續下去。

 為了阻止銅錢外流,防備沿海倭寇,朱元璋才決定禁海,畢竟是禁商船而不禁漁船。

 不過這就給了地方鑽空子的機會,各種數百料的漁船層出不窮的出現,直到朱元璋壽命走到盡頭也沒徹底解決。

 只是這個問題現在被解決了,明眼

人都能看出來朝廷是在拉攏想要洗白的走私海商,同時打擊拒絕配合的走私海商。

 實際上也不用打擊,只要下西洋的船隻貿易數額足夠大,足夠餵飽大明的市場,那走私商人就沒有活路能繼續走下去。

 下東洋貿易同樣是這樣,下東洋艦隊的一次貿易,加上兩處對日貿易市舶司的設立,直接將各類以往的對日商品價格壓低,並且一次性滿足了日本貴族、守護們的胃口。

 走私商人還想走這條貿易路線也可以,但利潤絕對沒有以前高,且風險還加大了。

 畢竟鄭和下西洋這一路可不是沒有發現走私商船,只是一旦發現就是炮擊結束。

 這些消息不能放到明面上說,但私底下卻傳得沸沸揚揚,誰也不想為了那有限的利潤去堵上自己的性命,畢竟能做海商的,家中早就積攢了不少財富。

 想要不和官船碰到,只能開闢新航線,但這個成本沒人願意出,所以沿海走私商幫才會對小西洋貿易區如此重視。

 不是小西洋貿易區有多好,而是他們只有這條路可以選。

 這樣的消息開始傳播,但此時的朱高煦卻沒有將注意投向這件事上。

 翌日,當朱高煦洗漱參加完早朝返回,僅在春和殿處理了一個時辰奏疏的他就接到了朱高燧求見的消息。

 “讓他進來吧,賜座。”

 朱高煦放下硃筆,靠在椅子上示意班值太監去召朱高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