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三百零一章 三子欲比高


 “嫂嫂與弟妹放心,我稍許會與殿下……”

 “殿下千歲——”

 前寢宮中,當朱高煦走進宮中的時候,剛好看到了坐在一起聊天的郭琰與張氏,還有一個坐在一旁,看模樣才十五六歲的宮裝少女。

 “殿下……”

 見朱高煦突然出現,三人都被嚇了一跳,紛紛起身行禮。

 “嫂嫂與弟妹來了?”

 朱高煦笑著作揖回禮,隨後走上前去入座,並示意道:“我剛才進來聽說你們有事情與我說,不知是什麼事情?”

 他好奇看向幾人,臉上笑意正濃,畢竟剛從武英殿回來,瞧了老頭的表演,心裡止不住的想笑。

 “是這樣的……”

 郭琰見朱高煦詢問,也帶著張氏和同樣叫朱高煦殿下的少女坐下。

 “嫂嫂說雲南布政使司那邊說錢糧都供給下面了,因此漢王府的修建也怠慢了下來,所以想來與您說說。”

 “您剛才去了武英殿,因此便錯過了,但現在您回來了,便當著面把這事與您說了。”

 “這件事啊。”朱高煦聽後倒沒有生氣,畢竟現在雲南遷徙了數十萬建文佞臣過去,雲南布政使司拿不出多餘的錢糧也正常。

 何況為了平定安南,雲南布政使司和雲南都司都開始儲備軍糧,以此防止大軍南征時糧草中斷,所以可以理解。

 “東宮這邊的支出是多少?”

 朱高煦詢問郭琰,郭琰聞言也開誠佈公:“母親給撥了十五萬貫和二十萬石,不過也用不了那麼多。”

 郭琰很瞭解朱高煦,在吉林時他就經常從王府裡調撥錢糧去補貼吉林百姓,而今這句話的意思,大概也是一個路數。

 “這樣吧。”聽到東宮開支每年居然撥給那麼多,朱高煦也爽快道:

 “我從東宮撥五萬貫去雲南布政使司,讓他們加快漢王府的修建,也趁機可以擴大些建造,以免日後子嗣滿堂住起來太小。”

 “這怎麼使得?”張氏被嚇了一跳,連忙起身要行禮,朱高煦卻笑著制止道:

 “我與太子妃在東宮吃食不多,宮人也被調去了內廷,花費不算太高,五萬貫調走也算落到實處了,權當是我給嫂嫂和哥哥成婚時的禮單了。”

 “這……這……”張氏看向了郭琰,郭琰也笑道:“既然殿下開了口,嫂嫂再回絕就不好了。”

 “那我先替我們家那位謝過殿下了。”張氏很清楚朱高熾的存在有多礙眼,儘管朱高熾說朱高煦對他不錯,但張氏始終不太相信,可如今一看她反倒是相信了。

 她看人很準,朱高煦這種人自信大方,很少有人能被他收入眼中。

 就自家那位的性格和實力,朱高煦根本不必擔心太多。

 只要自家那位去了雲南別搞出什麼事情來,那自己一家興許會過得不錯。

 “這是弟妹吧?”

 朱高煦開口的聲音將張氏拉回了現實,她朝朱高煦看去,卻見朱高煦正在與趙王府徐氏交流。

 徐氏不過十六歲,是寧遠伯何福的外甥女,半個月前剛剛完婚。

 不過由於朱棣肯定參加婚禮,加上政務繁忙,朱高煦反倒是沒能去成,但也讓郭琰代他走了一趟,送了價值兩千貫的禮單。

 “回殿下話,湖廣佈政司傳來了話,說是趙王府工期提前,大約明年臘月就可以出發就藩,後年四月全面竣工。”

 “剛才母親來話,說是讓趙王殿下來年九月就藩,趙王殿下聽了之後便來與我說,讓我來宮裡找太子妃,看看能否能讓他多待些時日。”

 趙王妃年紀小,朱高煦倒也沒因為這件事說他,只是安撫道:“明日你叫老三過來,我親自與他說。”

 “是……”趙王妃聞言只能應下,張氏見狀也知道事情聊的差不多了,因此起身笑著行禮:

 “既然事情已經說完,那我二人便先回府了。”

 “嫂嫂慢走。”朱高煦頷首,郭琰也笑著起身:“我送送嫂嫂與弟妹吧。”

 在郭琰的陪同下,二人很快帶著漢王府和趙王府的婢女離開了東宮的前寢宮。

 朱高煦看了一眼殿內的女官:“讓庖廚弄些吃的來吧,弄一葷一素和三碗米飯就足夠,別弄太多。”

 “奴婢領教……”女官應下,隨後命人前去庖廚令人做飯。

 過了一刻鐘,等郭琰回來的時候,宮女也端著飯菜與她一同走進殿內。

 “殿下在武英殿沒吃飯嗎?”

 郭琰詫異,朱高煦搖頭道:“老頭子不管飯,著急趕我走呢。”

 “何況武英殿的飯我也吃不習慣,不適合我的口味,還得是我們自己的庖廚吃著舒服。”

 朱高煦喜歡辛辣,因此渤海的庖廚是他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畢竟他做飯也有一手,雖然不如專門做飯菜的御廚,但調教兩個人,弄些粗茶淡飯沒問題。

 如眼下,一盤胡椒、茱萸所炒的蒜苗五花肉加上一盤韭菜雞蛋,還有三碗米飯和一杯泡茶就是朱高煦的午飯。


 “殿下有些過於節儉了。”

 郭琰看著朱高煦狼吞虎嚥的吃著,不由笑道:“之前母親來時還說過我,說我不弄多些飯菜給您。”

 “呵呵……你回她,說她兒子不忌口,不貪多。”朱高煦笑著喝了一口泡茶,同時還打趣道:

 “若是讓嶽祖父看到你我飯菜,興許也會說我苛責你。”

 朱高煦與郭琰的三膳,基本都維持在四菜一湯,別說和勳貴相比,就是一些武官和富戶都比他們吃的好。

 倒也不是作秀,而是他們之前在皇宮和侯府吃慣了山珍海味,食物基本都一個樣,所以吃飯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果腹罷了。

 不同的是,郭琰吃不慣胡椒與茱萸,因此夫妻二人雖然在一起吃飯,但往往是各自兩道菜一份湯。

 若是吃不飽,朱高煦會讓人下點面,郭琰則是吃些糕點和甜點。

 饒是如此,他們的日子被徐皇后看到後,即便見過節儉如馬皇后的徐皇后,也不免說他們兩口子日子過的有些差。

 不過人嘛,過得如何自己知道就行。

 “近些日子回家省親了嗎?”

 朱高煦吃完午飯後,這才擦了擦嘴,用泡茶漱口後詢問郭琰。

 “去了,不過嶽祖父現在住校,倒是很少回家。”

 郭琰笑著回答,倒是朱高煦聽後頓了頓:“住校了?”

 “嗯,因為教材不讓外帶,因此便住校了。”郭琰說著說著,忍不住笑出了聲。

 顯然,郭英是看了朱高煦對國防大學各類陸軍、炮兵、海軍等軍事教材感了興趣。

 其實不僅是他,就連張玉他們這些後進的人都十分感興趣,同時也感到了絕望。

 火繩槍與加農炮的出現,雖然不能推翻傳統作戰方式,但確實增加了許多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