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三百章 父慈子孝


 “此次下西洋,需要先滅安南,經佔婆、高棉、暹羅、滿剌加、蘇門答臘、滿者伯夷,並在當地設立舊港宣慰司。”

 “結束後,艦隊留駐南洋艦隊三千人,而後北上勃泥、蘇祿,在呂宋設立呂宋宣慰司,留駐南海艦隊後北上泉州,返回江南……”

 永樂元年十月二十日,當朱高煦站在沙盤前用教條指指點點的同時,他也將此次的下西洋路線給圈了出來。

 跟著他將沙盤圍起來的足有二十餘人,朱棣、沐春、何福、瞿能、鄭和、楊展等人皆為其中之一。

 能讓他們圍起來觀看的沙盤長寬皆兩丈,囊括了長江以南的諸省與中南半島,還有整個東南亞,以及更南邊的南州(澳洲)。

 這個沙盤是朱高煦吩咐東宮工匠根據自己所繪地圖而製作,雖然沒有後世那麼詳細,但依舊可以說是這個時代乃至過後數百年裡最為詳細的立體沙盤。

 畢竟作為本職專業與地質地理有關的人,別的不說,手繪地圖還是信手拈來的。

 小的島嶼記不住,但只要能手繪大島嶼就行,至於大陸的高原、平原與丘陵也只需要弄出個大概就行。

 即便如此,這份沙盤還是讓眾人開了眼界。

 看了這沙盤之後,他們才明白了為什麼朱高煦說對安南政策必須強硬。

 就安南那狹長地形與突破諒山後一馬平川的地形來說,一旦遭遇不利的戰事,許多殘寇確實可以很快鑽進西邊的群山之中。

 這種地理壓制就好像雲貴高原能時刻威脅**盆地一樣,哪怕打不過你,時不時冒出來偷襲幾下也足夠噁心你了。

 “這呂宋、南洋、中南等地的面積不比我大明小,還有這南洲……”

 朱棣掃視著這沙盤,可以說只是一眼就已經將這玩意視為了自己的禁臠。

 “殿下,這諸島為何顏色不一?”

 鄭和詢問朱高煦,並用手指向了用染料刷上綠色、深綠和紅白色的沙盤。

 大海是藍色他能理解,那這些呢?

 “綠色是平原,深綠是熱帶叢林,紅白色是乾旱地區。”

 朱高煦拿南洲來舉例子:“南洲面積廣袤,但只有約二成是森林和叢林,剩餘八成都較為乾旱,難以支撐森林的成長。”

 “除了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和南部部分沿海,以及西南沿海地區適合開荒居住外,其餘絕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開荒居住。”

 “不過這塊大陸以我翻閱古籍來看,它的各類礦山應該是比較多的,就是過於分散。”

 朱高煦還沒說完,朱棣便詢問:“有金銀銅礦嗎?”

 “有,數量比日本更多,但是更為分散,而且距離我們太過遙遠。”朱高煦指著廣州划向南洲南部:

 “從廣州沿海前往適合宜居的南洲南端,起碼有兩萬裡,並且經過滿者伯夷後,起碼有一萬里海路沒有能夠補給食物淡水的集鎮。”

 朱高煦一句話,便讓朱棣心都徹底涼了。

 倒是不像他那麼見錢眼開,鄭和比較好奇南洲的情況:“這麼大的一塊土地,上面沒有人與國家嗎?”

 “有人,基本以崑崙奴為主,整個大陸分成幾個部落,操不同方言,各佔一處劃定邊界的狩獵地區,以獵取海陸哺乳動物及採集貝殼類動物和植物為生,武器以石器為主,但數量不到百萬。”

 朱高煦說罷,沐春也主動開口詢問了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這中南半島上,朝廷的三宣六慰就是這些插著旌旗的地方嗎?”

 藉著他的話,眾人將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島,而整個中南半島包括雲桂等地都有顏色深紅、淺紅和各色旗幟插著。

 “深紅為國朝可以派遣流官的地方,淺紅就是土司與土官自治的地方。”

 朱高煦這一說,眾人便知道大明在中南半島的勢力如何了,可以說佔據了三分之一的中南半島。

 如果再拿下安南,那整個中南半島就只有南邊暹羅、高棉、佔婆、滿剌加等繁雜的小國了。

 這些小國除了滿剌加沒有朝貢,其它都臣服在了大明的朝貢體系下,因此他們的旗幟也是紅邊的,只有滿剌加是純雜色。

 “這麼看來,整個中南只有安南、高棉和暹羅、緬甸宣慰司這幾個地方有較為寬闊的平原。”

 “這面積,恐怕不比成都八百里平原要小。”

 沐春大致對比了一下,不過朱高煦卻搖頭:“是要大得多,不過因為派系紛雜,加上各國除安南外無法集權管理,因此開發的地方不算很多,大部分地區都是充滿瘴氣的叢林,悶熱潮溼,還有許多蛇蟲鼠蟻。”

 “想要根治這瘴氣,其實就是砍伐可以開發平原的樹林,燒燬叢林,讓瘴氣沒有可以生存的地方。”

 “數百年前,這閩粵湖廣一帶還不是被人視為充滿瘴氣的地方,可隨著人口南下焚燬樹林,開墾荒地,這湖廣也就成了魚米之鄉,閩粵也鮮有人聽說瘴氣為何物。”

 朱高煦解釋了中南半島的情況,同時為了避免眾人畏懼瘴氣,也同時解釋了瘴

氣如何消除的辦法。

 聞言的沐春深有體會:“這瘴氣確實在悶熱的叢林之中才會出現,我便染上了一次,幸好治癒了。”

 想起患上瘴氣而無法及時得到救治,只能病死在兵營之中的兵卒們,沐春便覺得心裡蒙上了一層陰霾。

 西南明軍征討刀幹孟的戰事中,麓川死傷近十萬人,明軍也死傷近一萬五千人。

 這其中死在戰場上的不過六千人,剩餘九千多人都是因為水土不服和瘴氣、疾病而病死的。

 這還是從**、雲南、廣西等地調來的兵卒,如果是直接從北方調派兵卒前往西南甚至中南作戰,那恐怕因病而死的人會更多。

 “沒錯,這瘴氣必須提防,因此日後對中南作戰的兵馬,儘量還是以雲南、廣西為主。”

 “就算從二地選兵,也儘量以滇南、滇西南和廣西西南一帶的男丁為主,他們對瘴氣比其它地方的人要更具抵抗力。”

 朱高煦嘴裡不斷蹦出新詞,但好在都比較白話,不難理解。

 “這安南,走陸路就只有那幾條路,倒是走海路可以隨便突破。”

 瞿能掃視了一眼安南的情況,這也是他第一次發言。

 對於歷史上這個差點陣挑朱棣,結果被朱高煦側擊陣挑的猛將,朱高煦本人還是十分欣賞的。

 沐春、何福、顧成、瞿能及其子侄兄弟所組成的西南將領兵團,在不考慮任何火器,且朱棣與自己不下場的情況下。

 朱高煦還真難找出能將擊敗他們的將領,更別說中南半島了。

 就連張輔、孟瑛都能把黎利這個跳樑小醜壓著打,何況洪武后期表現亮眼的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