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二百九十九章 滿載而歸


 “放!”

 “轟轟轟——”

 十月中旬,應天府南京城江東門外碼頭之上,當十餘艘五千料寶船進入停泊位,碼頭上的禮炮也一連作響十八聲,以此慶祝下東洋船隊的成功。

 “乖乖……那麼大的船,得運回來多少寶貝?”

 “本該都是我們的……”

 “噓……小聲些。”

 碼頭上,除了維持秩序的上萬上直兵馬,還有數萬前來看熱鬧的百姓。

 當然,他們之中更多是碼頭上幹活的力夫,其次才是看熱鬧的百姓。

 不過在他們之中,也隱藏著許許多多前來打探消息的沿海商幫掌事和管事。

 碼頭之上,朱棣站在黃帳之下,旁邊緊跟朱高煦。

 在他們父子身後,六部六府等百餘名官員盡數到場。

 似乎是要讓他們看看下東洋的好處,朱棣特意將在京正四品以上官員全部都給叫來了。

 其實群臣都知道下東洋有沒有好處,但他們對於這個好處的概念十分模糊。

 沿海商幫雖然有數百家,但實際上過得很好的只有拔尖的那堆人,剩下大部分走私的沿海商幫除去各種費用後,能賺的利潤並不算高。

 可眼下大明下東洋艦隊將大明對日貿易壟斷,可以說他們這次出航所得,等同江東、閩浙等大小商幫一年所得,甚至更多。

 “砰!”

 當船梯搭在碼頭的聲音響起,鄭和、楊展、楊俅等人紛紛下船,一路快走地朝著黃帳趕來。

 “臣下東洋正使鄭和,參見陛下、殿下……”

 “禮儀免了,俺只想看你們所獲幾何。”

 鄭和帶著眾人走上前,試圖行五拜三叩之禮,但卻被朱棣叫住,甚至朱棣自己還上前扶住了鄭和。

 對此,鄭和臉上笑容難以隱藏,楊展更是直接轉身對後方跟來的幾名指揮使示意。

 幾人明瞭,連忙命人開始將此次貿易所得搬下寶船。

 相較於一百五十艘船滿載出海,歸來並攜帶貨物抵達南京的只有十八艘寶船。

 可即便如此,那滿載而歸的寶船也足以讓人翹首以盼。

 率先搬下寶船的是鄭和坐船之上的上百個箱子,這些箱子的容積足夠裝下一個人。

 它們容積雖然一樣,可重量卻並不一致。

 有的箱子需要用板車推動,有的則是四個人挑著便從碼頭走來。

 當它們齊刷刷被擺在群臣面前的時候,遠處的寶船還在卸下貨物,不多時便堆積近千個箱子。

 瞧他們的動作是很難快速結束,因此鄭和轉身開口:“開箱!”

 “嗶——”

 似乎經過彩排,鄭和一開口,一旁的楊俅便吹響了木哨。

 一時間,擺放在朱棣與群臣面前的箱子被一個個解鎖打開。

 “黃金!!”

 “還有銀子,這麼多銀子?!”

 當第一排的箱子依次打開,不止是群臣倒吸了一口涼氣,就連見慣了大世面的朱棣也倒吸了一口涼氣。

 為首的第一個箱子打開後,裡面放著的是二三十根金錠,底下還壓著規則不一的白銀。

 在它之後,第一排十個箱子中,幾乎有一半都裝滿了白銀,剩下的才是各類銅錢。

 在朱棣都沒有回過神來前,他臉上就已經洋溢了笑容,鄭和也適時開口,並呈出一份奏本。

 “此次下東洋貿易所得為黃金六千七百四十二兩七分,白銀三十六萬九千六百餘兩,銅錢九十六萬四千餘五十二貫六百……”

 “此外,還有生紅銅三十六萬四千餘斤,蘇木十二萬一千六百斤,硫黃四十六萬斤、馬匹一千匹,各類商貨四十六萬餘斤。”

 鄭和的禮單,僅從金銀銅錢來算,便帶回接近一百四十萬貫,其餘各類貨物價值難以估算,但按照市價來算,不低於八十萬貫。

 可以說,這次下東洋的貿易所得,比朱高煦預計的還要多,起碼二百二十萬貫。

 如果去除四十二萬貫的成本,大明淨賺一百七十八萬貫,比預計收穫要多出近五十萬貫。

 “好!!”

 朱棣目光掃視這批金銀銅錢,只覺得自己的鼻息都無比灼熱,幾乎要噴出火來。

 如果不是群臣在場,他已經拿起那幾十根金錠了。

 “朕已經令人為將士們在劉家港、長安門分別準備了酒宴,軍中正五品武官也在內廷武英殿準備了酒宴,現在便前往。”

 朱棣高興的拉上了鄭和的手,臉上洋溢笑容的同時,轉身眼看到了群臣的表情。

 他們之中有人真情實感的高興,有人則是皮笑肉不笑。

 這一幕也被跟著轉身的朱高煦所看到,其中真情實感高興的官員並不少,而這也不難理解。

 歷史上的朱棣把下西洋所得都存在了內庫之中,只有要進行什麼國家工程的時候他才會大筆大筆的掏出,因此歷史上群臣對下西洋幾乎沒有參與感。

 要真的說

參與感,那他們也只有出工出力出錢出糧的時候有參與感。

 可現在不同了,朱高煦早就和朱棣商量過,在皇城修建市舶庫,所有下西洋所得都歸入市舶庫,由戶部管理,但調用卻需要皇帝與太子同意才行。

 如此一來,市舶庫的東西在朱棣眼皮底下,但卻又歸屬戶部,雖然花的時候有些繁瑣,但起碼讓六部有了參與感。

 “擺駕武英殿!”

 隨身太監王彥開口唱禮,很快由錦衣衛組成的大漢將軍隊伍便護送朱棣與朱高煦等人前往車隊。

 群臣紛紛退讓開一條道路,在道路之中朱高煦見到了王瑄,連忙朝他點頭示意,王瑄也以微笑回應。

 不過等朱高煦走後,他的目光立馬就投向了後面的隊伍,並見到了楊展。

 “越國公!”

 王瑄朝楊展叫嚷一聲,楊展剛到京城,還不知道王瑄也在京城,因此聽到這熟悉聲音時,不由得愣了一下,隨後連忙四處張望。

 待他瞧見笑容憨厚的王瑄時,他立馬便脫離了隊伍,張開雙手給了他一個擁抱。

 “好啊!來了京城不告訴我!”

 “你們在海上漂泊,想要送信也沒有機會與時間啊。”

 故友重逢,兩人打趣著鬆開各自的手,不顧旁人看法就聊了起來。

 “你來得好,這次我要和你好好喝酒吃肉。”

 楊展在王瑄面前便露出了他這年齡該有的朝氣,王瑄聞言也咧嘴笑笑:“只可惜征討安南我去不了,不然我們也能併肩子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