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二百八十九章 沿海商幫


 “東洋船隊這一去,萬一真的被東宮在日本設立市舶司,那蘇松、浙東等地的商幫肯定會不高興的。”

 應天府左春坊內,當焦慮的聲音響起,一處宅院的水榭內也露出一群身穿儒士袍,卻氣派十足的人。

 在他們的年紀從三旬到六旬不等的人,其中以一名三十出頭卻相貌俊秀的男子為首。

 面對剛才的問題,那俊秀男子卻輕嗤道:“他們不高興又有何用?”

 “當今天子與東宮才藉著清理建文佞臣,將淮西、浙東、蘇松等地官員清理,現在天子與東宮那邊也知道群臣不滿,只是苦於無人跳出來當出頭鳥罷了。”

 “越是這種時候,我們就越應該低調內斂,等著他們自亂陣腳。”

 男子說罷,舉杯飲了一口賜酒,而面對他的話,一名年紀三旬,大臉盤子的官員也附和道:

 “解閣臣此言說的好,浙東、淮西、江東等官員遭受重創,現在卻是我江左官員一家獨大了,理當慎重。”

 “解閣臣與士奇所言甚是。”聽聞二人開口,其它人附和起來。

 在永樂朝能被稱為閣臣的,只有剛剛被冊封為殿閣大學士的解縉,而被稱為士奇的人,則是祖籍為江西吉安府出身,表字士奇的楊寓。

 在此水榭之中能入座的,均為江左出身的官員,其中以解縉地位最為崇高,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官職高,而是因為他能參與武英殿機要。

 “雖說低調,可東宮那邊明顯是想培養山東、遼東等地學子,以此在廟堂佔據高位。”

 一名官員低聲開口,可解縉卻輕笑道:“北人不知文,就憑他們想要考過我江左學子,未免有些痴人說夢了。”

 “確實如此。”楊士奇也附和道:“興文教非一朝一夕能成功的,我私下詢問過國子監的貢生,東宮所調教諭,大多都是出身寒苦的學子,在國子監時就成績不顯,去了北邊也教不出什麼好學子。”

 “何況,東宮此舉已經暴露想法,他若是再想募集國子監的貢生充為教諭,我們也可摻入人手,讓江左文風在北邊佔據一席之地。”

 不管是解縉還是楊士奇,他們都不認為朱高煦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批治國幹才。

 諸如浙東、江東、江左等地,哪個不是有上千年時間做底蘊,才能培養出如此濃厚的就學環境。

 朱高煦雖然給足了遼東、山東學子政策,但他沒有三地的底蘊,也找不出比三地優秀的教諭。

 就憑這點來說,他想要建功,起碼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別說上百年,就他百年之後,他那政策是否還能執行都成問題。

 “稅務司的官員糾察的厲害,若是什麼時候查到江左,那下面人也會有些麻煩。”

 一名六旬官員開口,聞言的楊士奇閉口不談,解縉則是依舊自傲:“我剛才說了,江東六府和浙東等地商幫都在盯著下東洋之舉,朝中不想讓東宮成事的人太多。”

 “此次下東洋若是能成還好,若是成不了,他們剛好可以苛刻朝貢的貿易。”

 “只是不管如何,此事與我們不相干,埋頭籌謀科舉,等待江左學子搶佔進士席便是。”

 他舉杯飲酒,灑脫的模樣卻無法打消眾人的擔心。

 在座之人,誰不是千軍萬馬之中殺出的佼佼者?

 下東洋一事,表面上是東宮想做,但實際上明明是金臺之上的那位想做。

 這父子同心,想要阻止下東洋及後續的下西洋,著實太難了。

 不過解縉說的也沒有問題,這件事情終歸是那朝廷與江東、閩浙等地商幫的事情,與他們江左不相干。

 與其擔心這個,不如想想怎麼謀劃下次科舉的進士空缺。

 不管那對父子再怎麼厲害,他們終歸還需要人辦事,而掌握知識的他們,便可以趁機掌握要職。

 思緒此處,群臣紛紛舉杯,從政務聊到了詩詞歌賦上。

 倒是在他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時候,朱高煦所派出的胡綸也帶來了關於沿海走私的大致消息。

 燭火飄零,受限於時代,即便是作為太子居所的春和殿也顯得昏黃。

 掃視手中文冊,坐在位置上的朱高煦眉頭緊皺。

 在他面前,被賜座的胡綸則是等待朱高煦開口,不過他也知道,自家殿下恐怕沒那麼快開口。

 “這事情的複雜,確實超過了我的預期,但還算在可控範圍內。”

 一刻鐘過去,朱高煦放下文冊,揉了揉眉心。

 他早就知道大明邊塞開始走私,而江南自然也會利用海路走私商品,賺取暴利。

 只是他沒想到,江南居然已經出現了類似商幫的民間組織。

 在暢談江南商幫和走私之前,還得從大明的朝貢體系開始瞭解。

 首先,大明的朝貢貿易不止有官營貿易,還允許官方組織的民間貿易。

 例如,大明對朝鮮的態度還算不錯,所以在朝貢貿易之外,還有著使臣的民間貿易活動。

 朝鮮國

的使臣,往往會在朝貢時特意攜帶諸多特產來到大明進行貿易。

 這樣的情況,從洪武三年就開始,到眼下已經規模不小了。

 按照朱高煦這幾天瞭解的情況來看,如果朝鮮使臣準備向大明進貢一車貨物,那麼他們就會帶著十車私人物品到大明進行貿易。

 這個現象讓大明的大臣看不過眼,因此每次朝鮮進行朝貢,總有官員會上奏彈劾,認為應該收取他們商稅。

 不過這種上疏通常會遭到朱元璋的拒絕,理由是朝鮮王朝偏遠小國,長途跋涉來到天朝上國不容易,不用過於計較。

 如此一來,朝鮮使臣們的私人貿易也愈發頻繁,並很快被朝鮮的國主們盯上。

 很快,朝鮮國主就掌握了使臣們私下貿易的情況,並在暗中交代,讓使臣們購買大量的違禁貨品,這其中就包括了弓箭所用的弓角。

 弓角作為違禁品,大明通常會在朝貢貿易中設置定量,所以朝鮮國主們才會特地命令給使臣,讓他們通過走私的方法,把朝鮮需要的弓角給購買回來。

 不過,因為宮廷錢糧不足,所以朝鮮使臣大多時候會選擇和朝鮮富商合作進行走私貿易。